方劑組成解釋
香砂理中湯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止嘔: 藿香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理氣和中、止嘔的功效。方中因含有半夏、乾薑等燥烈之品,易傷脾胃,藿香可協同理氣解表,緩解燥性,避免傷胃,並增強止嘔效果。
- 溫中散寒: 藿香還具備散寒止痛的功效,可與方中肉桂、乾薑等溫中散寒藥物相輔相成,增強溫中散寒之效,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香砂理中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脾胃,助消化: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消食的功效。此方以溫補脾胃為主,砂仁的加入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緩解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 理氣止痛,和中降逆: 砂仁具理氣止痛之效,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腹脹痛、噁心嘔吐等不適。此外,砂仁還可降逆止嘔,改善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
總而言之,砂仁在香砂理中湯中的加入,不僅能溫脾胃助消化,更能理氣止痛,和中降逆,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的療效。
香砂理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香砂理中湯中諸藥性味各異,甘草能緩和藥性,使藥效協調,避免藥性偏激。
- 增強補益: 甘草性平,能補脾益氣,和中緩急。香砂理中湯主治脾胃虛寒,氣血不足之症,甘草的補益作用可增強整體療效,使脾胃得益,氣血充盈。
因此,甘草在香砂理中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補益的作用,使藥效更佳。
香砂理中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為了補脾健脾,溫中和胃。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方中以白朮配伍茯苓、甘草等藥材,共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幫助消化吸收,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同時,白朮還能溫中散寒,緩解胃寒所致的胃痛、嘔吐等症狀。因此,白朮是香砂理中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它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補脾健脾、溫中和胃的功效,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疾病。
香砂理中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脘腹冷痛等症狀。
- 助藥力,增效: 乾薑與方中其他藥材如人參、白朮等共同作用,能增強藥效,使藥力更易於到達病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香砂理中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氣健脾: 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香砂理中湯主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人參可補益脾胃之氣,提升其運化功能,從根本上緩解症狀。
- 溫陽散寒: 人參性溫,能溫陽散寒,溫煦脾胃,有助於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香砂理中湯中其他藥物如砂仁、半夏等也有溫陽散寒之效,人參的加入可協同作用,增強溫陽效果。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理中湯加藿香、砂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在夏季服用。
相關疾病
腹中感到寒冷
相同名稱方劑
香砂理中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四。 組成:理中湯加藿香、砂仁。 主治:腹中寒痛、水鳴,欲得熱手按,及熱物熨者。
香砂理中湯, 出處:《醫學傳燈》卷上。 組成:人參、白朮、炮薑、甘草、砂仁、香附、藿香。 主治:傷食。生冷傷脾者,脈來沉緩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