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授藿香丸

奇授藿香丸

QI SHOU HUO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胃經 33%
肺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奇授藿香丸中包含藿香,原因如下:

  1. 藿香性味辛溫,具有化濕解暑、理氣止嘔之功效。對於暑濕內侵、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腹瀉、腹痛、胸悶等症狀,藿香能有效改善。
  2. 奇授藿香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嘔吐、暑濕腹瀉等症,而藿香正是治療此類疾病的常用藥材。其化濕解暑、理氣止嘔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病症,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奇授藿香丸中包含藿香,是根據其藥理作用和臨牀應用而合理配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奇授藿香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鼻淵」,其典型症狀為鼻中流出濁涕、淋漓不止,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慢性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中醫認為鼻淵多因風熱、濕熱鬱肺,或膽經鬱火上擾清竅所致,而「奇授藿香丸」的組方設計即針對此病機。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1. 主藥:藿香(連枝葉)

  • 性味功效:藿香辛溫芳香,歸脾、胃、肺經,傳統用於化濕醒脾、辟穢和中,其枝葉尤其長於宣透鬱濁。
  • 在本方作用
    • 芳香化濁:鼻淵濁涕多為濕濁上犯,藿香能宣化肺竅濕濁,通利鼻塞。
    • 升清降濁:通過調和中焦脾胃,間接改善肺氣宣降,減少濕濁上泛。

2. 輔藥:雄豬膽汁

  • 性味功效:苦寒,歸肝、膽、肺經,清熱解毒、瀉肝膽之火。
  • 在本方作用
    • 清瀉膽火:鼻淵病位在鼻,但與膽經鬱熱相關(「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膽汁可直折膽火,從根源上減少熱邪上攻。
    • 協同藿香:藿香升散化濁,膽汁降火瀉熱,一升一降,調和氣機。

3. 佐使:蒼耳子湯或黃酒送服

  • 蒼耳子:辛溫,通鼻竅、散風濕,增強宣通鼻竅之力,針對鼻塞流涕。
  • 黃酒:行藥勢,助藿香、膽汁藥力迅速布散,尤其適合寒濕偏重者。

4. 丸劑設計意義

  • 緩釋藥效:鼻淵為慢性病,丸劑可持續發揮作用。
  • 保護藥性:膽汁苦寒易傷胃,丸劑形式減緩刺激性。

治療原理與配伍邏輯

  1. 標本兼治

    • 治標(通鼻化濁):藿香 + 蒼耳子,直接改善鼻塞、濁涕。
    • 治本(清膽瀉火):雄豬膽汁清除膽經鬱熱,防止濕熱再生。
  2. 升降相因

    • 藿香「升」清陽、化濕濁;膽汁「降」膽火、導濕下行,符合「脾升胃降」之生理。
  3. 從膽論治
    中醫認為鼻淵與膽熱相關,本方以膽汁入藥,體現「膽鼻同治」思想,後世「清肝保腦丸」「藿膽丸」皆承襲此思路。


總結

此方以藿香祛濕宣竅為君,膽汁清膽瀉火為臣,佐以蒼耳子專通鼻竅,構成簡潔而針對性強的配伍。其核心在於調節膽肺氣機,化解濕熱鬱滯,適用於膽經鬱火兼濕濁內蘊的鼻淵證候。

傳統服藥法


藿香連枝葉8兩。
上為細末,雄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錢,食後蒼耳子湯送下,或黃酒送下。
清肝保腦丸、藿膽丸(《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膀胱炎鼻竇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鼻咽腫瘤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多痰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奇授藿香丸, 出處:《金鑑》卷六十五。 組成:藿香連枝葉8兩。 主治:鼻淵,濁涕淋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