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奇授藿香湯」以「藿香」為君藥,其原因如下:
- 主治暑濕: 藿香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暑濕之邪,常侵犯脾胃,導致脘腹脹滿、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藿香可解暑濕,醒脾開胃,改善上述不適。
- 解表散寒: 藿香亦具解表散寒之效,對於因暑濕所致的表寒證,如頭身困重、惡寒發熱等,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藿香在「奇授藿香湯」中,起到解暑濕、醒脾開胃、解表散寒之功效,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主藥。
主治功效
奇授藿香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從古文記載來看,奇授藿香湯主要用於治療鼻淵,特別是因鼻淵導致的眩暈不已。鼻淵的主要症狀包括:
- 鼻流黃水,濁涕長流:《瘍醫大全》、《外科正宗》
- 鼻流濁涕,或稠涕若膿血,腥臭難聞:《雜病源流犀燭》
- 遇寒而甚:《外科大成》
病機分析
古文對鼻淵病機的描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膽移熱於腦:《外科大成》、《雜病源流犀燭》引用《內經》的觀點,認為膽熱上移至腦,是導致鼻淵的重要原因。
- 風寒凝入腦戶,與太陽濕熱交蒸:《雜病源流犀燭》認為風寒之邪侵入腦戶,與體內濕熱交蒸,也是鼻淵的成因之一。
- 風熱鬱不散:與上一點類似,《雜病源流犀燭》也指出,飲酒過多導致的熱熾,使風邪乘虛而入,風熱鬱結不散,也能形成鼻淵。
- 火鬱之為:《外科大成》特別指出,鼻淵「遇寒而甚」的症狀,是火熱內鬱的表現。
治療原理
奇授藿香湯的治療原理,可以從其組成和古文記載的用藥思路來分析:
- 芳香化濕,和胃降逆:藿香為君藥,其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濕、和胃降逆。針對鼻淵的濕濁之邪,藿香能夠化濕濁、通鼻竅,並緩解因濕濁阻滯中焦導致的胃氣上逆。
- 疏風散寒,清熱解毒:古文記載的鼻淵病機涉及風寒、濕熱、火鬱,因此治療上需要疏散風寒、清熱解毒。藿香本身具有一定的解表作用,配合豬膽汁,更增強了清熱的效果。
- 清利頭目,緩解眩暈:鼻淵導致的眩暈,與頭目不清、氣血運行不暢有關。藿香的芳香之性,有助於清利頭目,緩解眩暈。
處方分析
奇授藿香湯的處方組成非常簡單,以藿香為主,加入豬膽汁。
- 藿香:主要功效前面已經分析,這裡強調其「連枝帶葉者」的使用,可能更注重其整體的藥性。
- 豬膽汁:味苦性寒,具有清熱、潤燥、解毒的功效。在奇授藿香湯中,豬膽汁可能起到以下作用:
- 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針對膽熱上移和火鬱之象。
- 潤燥通便,可能有助於排出體內濕熱之邪。
- 苦寒降泄,引熱下行,緩解頭目不清、眩暈等症狀。
古文還記載了將豬膽汁熬膏,與藿香末製成丸劑的用法,這可以使藥物更易於服用,並延長藥效。
總結
奇授藿香湯以藿香為主,配伍豬膽汁,通過芳香化濕、和胃降逆、清熱解毒等作用,達到治療鼻淵及其所致眩暈的目的。其治療原理符合中醫對鼻淵病機的認識,即膽熱上移、風寒濕熱交蒸、火鬱等。該方組成簡潔,用藥精準,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備註:以上分析是基於古文內容的推論,現代臨床應用該方劑還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藿香連梗葉9錢。
水一碗,煎七分,加公豬膽汁一枚和勻,食後服。重者不過三服即愈,或以藿香為末,豬膽汁熬膏為丸。
每服2錢,食遠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奇授藿香湯, 出處:《外科大成》卷三。 組成:藿香連梗葉9錢。 主治:鼻淵致虛,眩暈不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