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香湯

DA WU X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4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6%
胃經 16%
腎經 13%
肝經 12%
心經 8%
膽經 5%
大腸經 5%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五香湯中包含丁香,主要是因其藥性辛溫,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丁香具有溫腎助陽、溫胃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寒邪犯胃、脘腹冷痛、嘔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其辛散之性,也能溫通氣血,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因此,丁香在[大五香湯]中,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大五香湯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首先,沉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呃逆、腹痛洩瀉等症,沉香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起到緩解作用。

其次,沉香氣味芳香,可調節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沉香能起到溫中補虛、健脾開胃的作用。

因此,沉香加入大五香湯中,不僅能增強藥效,還能協調其他藥物的功效,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大五香湯中加入藿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芳香化濕:藿香氣味芳香,可闢穢化濕,對於濕濁中阻、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大五香湯主治脾胃濕阻,而藿香能有效去除濕濁,促進脾胃運化,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改善症狀。
  2. 解表止嘔:藿香能解表散寒,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惡心嘔吐,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大五香湯除了治濕,也能兼顧表寒,藿香的解表止嘔功效,能更好地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整體療效。

大五香湯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極溫,具有開竅醒神、闢穢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中風痰迷等症狀。大五香湯中加入麝香,可增強方劑的開竅醒神之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2.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大五香湯中加入麝香,可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作用,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大五香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五香湯中包含多種辛香藥材,性偏燥熱,容易引起上火或燥咳等症狀。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使藥力平和,避免過於燥熱傷陰。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等功效,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其發揮更好的作用。例如,甘草能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消炎止痛,並能保護胃黏膜,減少藥物對胃部的刺激。

大五香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之效。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吳茱萸能起到溫中散寒、緩解疼痛的作用。
  2. 助其他藥材發揮功效:大五香湯中包含多種藥材,吳茱萸的加入能夠促進藥材的藥性發揮,使藥效更佳。例如,與肉桂、花椒等藥材搭配,能增強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效果。

大五香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細辛味辛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之效。對於寒邪凝滯,經脈不通導致的腹痛、腹脹、肢體麻木等症狀,細辛能起到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大五香湯中其他藥物如肉桂、丁香等也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細辛的加入可以加強其溫經散寒的功效,更能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細辛在 大五香湯中起著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治療寒邪凝滯所致的病症。

大五香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大五香湯多用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之症,肉桂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肉桂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疏通經絡,緩解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大五香湯中常加入其他具有行氣止痛作用的藥材,與肉桂配合,可加強止痛效果,緩解腹痛、腰痛等疼痛症狀。

因此,肉桂在溫陽散寒、行氣止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組成大五香湯的重要藥材之一。

大五香湯中使用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升麻性味辛涼,歸肺、脾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大五香湯主治風熱感冒、麻疹初起、風疹瘙癢等症,升麻可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促進疹出,緩解瘙癢症狀。
  2. 昇陽舉陷,固護脾胃: 升麻兼具昇陽舉陷之效,可益氣固表,增強機體抵抗力。大五香湯中加入升麻,不僅可疏風解表,還可扶正祛邪,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止病情反覆。

主治功效


大五香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大五香湯,依據《聖濟總錄》與《外臺祕要》等古籍記載,其主治功效在於治療「毒氣攻肌肉」所致的嚴重病症。此類病症表現為肌肉腫痛,伴隨寒熱往來,脈象結滯,甚則危及生命,病程急速者數日即可致死,且可能伴有心煩悶等症狀。

藥物組成與功效分析:

大五香湯之組成,雖各版本略有差異,但皆以辛溫之藥為主,且多含有芳香走竄之品,綜觀各藥,其主要藥理作用如下:

  • 溫散寒邪,疏通經絡: 丁香、肉桂、吳茱萸、細辛均屬辛溫之藥,能溫陽散寒,溫通經脈,解除肌肉中的寒邪凝滯。這些藥物不僅能溫暖體內陽氣,亦可藉由辛散之性,將寒邪從體表或肌肉層面發散。
  • 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沈香、麝香具有強烈的行氣活血之效。沈香能調理氣機,使氣機運行順暢,並有平喘之效;麝香則可開竅醒神,活血通經,促進氣血循環,以緩解腫痛。這些藥物的作用機制,是通過疏通氣血,改善局部循環,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 化濕和胃,解毒消腫: 藿香具有化濕和胃的功效,能改善因濕邪而導致的脾胃功能失調,並能和胃止吐;升麻則具有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的作用,可幫助機體清除體內毒素,消散腫脹。
  •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甘草則具有調和諸藥,益氣緩急的功效,可緩和方中辛溫藥物的峻烈之性,又能協調諸藥藥效,並有緩解疼痛的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大五香湯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祛邪外出: 方中辛溫藥物如丁香、肉桂、吳茱萸、細辛等,能溫散寒邪,使入侵肌肉之毒邪從體表或肌膚腠理透發而出。
  2. 疏通氣血: 沈香、麝香等藥物能行氣活血,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順暢,改善局部腫痛症狀。
  3. 解毒消腫: 升麻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清除體內毒素,配合其他藥物,以達到消腫之目的。
  4. 調和脾胃: 藿香的化濕和胃作用,可改善因濕邪或毒邪導致的脾胃功能失調,並配合甘草調和藥性,以增強方劑療效。

古籍所述「毒氣攻肌肉」,現代醫學可理解為急性感染或炎症所致的肌肉腫痛,伴有全身症狀。大五香湯透過上述作用機理,旨在將邪毒驅散,疏通氣血,從而解除病痛,挽救患者生命。由於該方劑組成多為辛溫走竄之藥,因此需配合朴硝或巴豆等瀉下藥,以達瀉熱解毒之效。使用時須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調整劑量,並密切觀察患者反應,以期達到最佳療效。

傳統服藥法


雞舌香5兩,沈香5兩,藿香5兩,熏陸香1錢,麝香(研)1錢,甘草(炙)3分,吳茱萸(湯浸,焙,洗)3分,細辛(去苗葉)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升麻1兩1分。
上一十味,除麝香外,為粗末,入麝拌勻。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若心腹悶,當急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五香湯具有發散風寒、解毒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本方中含有丁香、沉香、麝香等中藥,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過量服用。此外,本方具有發散風寒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期間服用。

相關疾病


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大五香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組成:雞舌香5兩,沉香5兩,藿香5兩,熏陸香1錢,麝香(研)1錢,甘草(炙)3分,吳茱萸(湯浸,焙,洗)3分,細辛(去苗葉)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升麻1兩1分。 主治:毒氣在肌肉之中,腫痛寒熱,急者數日殺人。

大五香湯, 出處:《外台》卷二十三引《崔氏方》。 組成:青木香5分,雞舌香5分,沉香5分,升麻5分,藿香3分,犀角(屑)3分,吳茱萸3分,桂心3分,麻黃3分,甘草(炙)3分,熏陸香4分,細辛2分。 主治:毒氣,苦肌肉中腫痛,結脈寒熱,如瘰癧,痛不可近,急者數日殺人,苦心煩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