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蒼朮為「癬症燻藥」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原因如下:
- 燥濕止癢: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止癢之功效,可有效去除癬症引起的濕邪,緩解瘙癢症狀。
- 祛風止癢:蒼朮亦具祛風止癢之效,可針對癬症引起的風邪,抑制其蔓延,並止癢止痛,促進皮膚恢復。
因此,蒼朮在「癬症燻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癬症所致的濕邪、風邪、瘙癢等症狀,促進皮膚健康。
「癬症燻藥」方劑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一、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之效。癬症多因濕熱蘊結,侵犯肌膚而致,黃柏可清熱燥濕,祛除病邪,達到治療癬症的目的。
二、 殺菌止癢: 黃柏含有黃柏素等成分,具有抗真菌、抗細菌作用,可抑制致病菌生長,同時能止癢,緩解患者的不適症狀。
「癬症燻藥」方劑中使用苦參,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特性:
- 殺菌止癢: 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效。其所含生物鹼可有效抑制致病真菌生長,並能緩解皮膚瘙癢,對於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癬症具有顯著療效。
- 活血消腫: 苦參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癬症引起的皮膚紅腫、糜爛等症狀,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苦參在「癬症燻藥」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有效治療癬症,並促進皮膚恢復健康。
癬症燻藥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癢: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癢止痛的功效。癬症多由風濕邪氣侵襲肌膚而發,防風可驅散風邪,止癢止痛,改善患處症狀。
- 活血通絡: 防風還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有利於癬症的癒合。
因此,防風在癬症燻藥中可發揮祛風止癢、活血通絡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癬症。
「癬症燻藥」中加入「大風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殺蟲止癢:大風子性寒,味苦,具有殺蟲止癢、消腫解毒之效。其有效成分能抑制真菌生長,並能有效減輕皮膚瘙癢症狀,對於癬症等皮膚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外用安全:大風子在傳統中藥應用中,多以外用方式為主。其使用安全,不易產生毒副作用,適合用於治療皮膚病,例如癬症。
因此,「癬症燻藥」加入大風子,有助於提高方劑的殺蟲止癢效果,並確保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
「癬症燻藥」方劑中包含「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性味歸經: 白癬皮味苦、辛,性寒,歸肺、脾經。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對於癬症引起的濕熱、瘙癢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臨牀應用: 白癬皮臨牀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瘡瘍等皮膚病,尤其對於癬症引起的皮膚病具有良好的止癢、消炎、殺菌作用,可有效抑制病菌生長,促進皮膚修復。
因此,白癬皮作為「癬症燻藥」的組成藥物,可有效改善癬症的濕熱、瘙癢等症狀,具有較好的臨牀應用價值。
癬症燻藥中包含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殺菌止癢:松香具有殺菌消炎作用,能有效抑制引起癬症的真菌生長,同時亦能舒緩患處瘙癢,減輕病症。
- 收斂乾燥:松香具收斂作用,能有效吸附患處分泌物,使之乾燥,並減少真菌滋生的環境,有助於癬症的癒合。
此外,松香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癬症引起的局部炎症反應。
「癬症燻藥」方劑中包含「鶴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主要功效:
- 殺蟲止癢: 鶴蝨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癬症,如足癬、手癬等,鶴蝨可以抑制真菌生長,減輕瘙癢症狀。
- 清熱解毒: 鶴蝨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消炎止痛,對於因皮膚癬症引起的紅腫熱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將鶴蝨納入「癬症燻藥」方劑中,可以發揮其殺蟲止癢、清熱解毒的雙重功效,有助於治療皮膚癬症。
「癬症燻藥」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癢: 五倍子性寒,味苦澀,具有收斂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疹、癬症等皮膚病,可收斂患處,減少滲出,並抑制瘙癢,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 殺菌止癢: 五倍子含有鞣酸等成分,具有抑菌殺菌作用,能有效抑制引起癬症的真菌等病原體,進一步控制病情發展。
因此,五倍子在「癬症燻藥」中起到收斂止癢、殺菌止癢的作用,是重要的藥材之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癬症熏藥」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
針對神經性皮炎(癬症)、慢性濕疹(頑濕瘍)、皮膚澱粉樣變(松皮癬)、皮膚瘙癢症(瘾疹)等皮膚疾患,以「除濕祛風、殺蟲止癢」為核心治法。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由風濕熱邪鬱滯肌表,或蟲毒蘊結、血虛風燥所致,故以熏法使藥力直達病所,透達腠理,改善局部氣血瘀滯,緩解瘙癢及皮損。
組成邏輯及功效推理
祛風除濕:
- 蒼朮、黃柏(二妙散基礎):燥濕清熱,專治濕熱下注之皮膚濕瘡。
- 防風、白鮮皮:祛風止癢,透散外邪,善治風濕瘙癢。
-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針對濕熱蟲毒。
殺蟲解毒:
- 大楓子、鶴蝨草:傳統殺蟲要藥,直指癬症蟲毒之因,尤擅治疥癬、惡瘡。
- 松香:燥濕拔毒,生肌止痛,對慢性皮損具收斂之效。
收斂止癢:
- 五倍子:斂瘡固表,減少滲出,助皮損修復,與松香協同增強收濕之力。
治療原理
- 熏法作用:藉燃藥之熱力與藥煙,開泄腠理,促進局部氣血循環,使風濕熱邪外透。煙霧中的揮發性成分(如松香、大楓子油)可直接抑蟲、消炎,減輕表皮異常增生。
- 藥物協同:
- 風、濕、蟲並治,標本兼顧。
- 燥濕與祛風並行(如蒼朮配防風),殺蟲與斂瘡同施(如鶴蝨草配五倍子),適用於病程纏綿的慢性皮膚病。
此方構思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通過局部用藥調整肌表微環境,符合中醫「給邪出路」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蒼朮3錢,黃柏3錢,苦參3錢,防風3錢,大楓子1兩,白鮮皮1兩,松香4錢,鶴蝨草4錢,五倍子5錢。
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上研粗末。
用較厚草紙捲藥末,成紙捲,燃煙薰皮損處,每日1至2次,每次15-30分鐘,溫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宜。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癬症熏藥,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蒼朮3錢,黃柏3錢,苦參3錢,防風3錢,大楓子1兩,白鮮皮1兩,松香4錢,鶴虱草4錢,五倍子5錢。 主治:除濕祛風,殺蟲止癢。主治:神經性皮炎(癬症),慢性濕疹(頑濕瘍),皮膚澱粉樣變(松皮癬),皮膚瘙癢症(癮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