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癬症燻藥油膏」方劑中使用蒼朮,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止癢:蒼朮性溫燥,擅長祛除濕氣,並能止癢止痛。癬症多因濕邪侵襲而發,蒼朮可有效地祛除濕氣,緩解瘙癢症狀。
- 殺菌止癢:蒼朮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長,從而達到殺菌止癢的效果。
因此,蒼朮在「癬症燻藥油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有效地緩解癬症的濕邪、瘙癢等症狀。
「癬症燻藥油膏」方劑中加入黃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黃柏性寒,味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引起的癬症,黃柏可以清熱燥濕,並能直接殺滅致病菌,起到止癢消腫的作用。
- 收斂生肌: 黃柏除了抗菌消炎外,還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癬症導致的皮膚損傷,黃柏可以促進傷口修復,加速病症痊癒。
癬症燻藥油膏中包含苦參,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的功效。
苦參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其藥性善於清除體內濕熱,並能抑制皮膚表面寄生蟲的生長,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癬症,具有顯著的療效。
苦參可消炎止癢,緩解因癬症引發的瘙癢、灼熱等症狀,同時也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皮膚病變的修復。
癬症燻藥油膏中包含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癬症引起的瘙癢症狀。
- 宣散風邪: 癬症多因風邪外侵,蘊結肌膚所致。防風能宣散風邪,使之從肌膚中散出,達到治療癬症的目的。
因此,防風在癬症燻藥油膏中起到祛風止癢、宣散風邪的作用,是治療癬症的重要藥材。
「癬症燻藥油膏」中包含「大風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殺菌止癢: 大風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可有效抑制真菌生長,減輕癬症引起的瘙癢和炎症。
- 潤燥止癢: 大風子油性較大,能潤澤皮膚,幫助緩解因乾燥引起的皮膚瘙癢,並促進傷口癒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癬症的目的。
中藥方劑「癬症燻藥油膏」中包含「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殺菌止癢: 白癬皮性寒,具有殺菌、止癢、消炎的作用。其對於各種皮膚癬症,包括足癬、手癬、體癬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抑制病菌生長,減輕瘙癢和炎症。
- 收斂生肌: 白癬皮能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受損皮膚的修復。對於因癬症引起的皮膚損傷,白癬皮可以起到收斂生肌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
因此,白癬皮是治療癬症的常用藥材,在「癬症燻藥油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癬症燻藥油膏」方劑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殺菌消炎: 松香具有抗菌、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真菌生長,減輕癬症引起的紅腫、瘙癢等症狀。其揮發性成分能深入病竈,殺滅致病菌,達到治療目的。
- 收斂止癢: 松香具有收斂作用,能收斂皮膚,減少滲出物,緩解皮膚瘙癢。其油性成分可形成保護膜,減少外界刺激,促進皮膚修復。
「癬症燻藥油膏」方劑中加入「鶴蝨」,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鶴蝨性涼,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癬症多由濕熱蘊結、蟲毒侵襲所致,鶴蝨可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從根本上治療癬症。同時,鶴蝨還可消腫止痛,對於癬症引起的紅腫、疼痛也有緩解作用。因此,在「癬症燻藥油膏」中加入鶴蝨,能夠有效地治療癬症,起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殺蟲止痛的作用。
「癬症燻藥油膏」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止癢: 五倍子性寒,具有收斂止癢、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癬症,如濕疹、皮炎等,五倍子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緩解瘙癢症狀。
- 殺菌消毒: 五倍子含鞣質,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長繁殖,預防感染加重。對於因真菌感染引起的癬症,如足癬、股癬等,五倍子能有效抑制真菌的滋生,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五倍子在「癬症燻藥油膏」中扮演着收斂止癢、殺菌消毒的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癬症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癬症熏藥油膏」,主治神經性皮炎(乾癬)、慢性濕疹(頑濕瘍)、皮膚澱粉樣變(松皮癬),三者皆屬慢性、頑固性皮膚疾患,特徵為 皮膚肥厚、粗糙、乾燥、脫屑,伴隨劇烈瘙癢。傳統中醫認為,此類病症多由 風、濕、熱邪鬱結肌膚,氣血瘀滯,日久化燥生風 所致,故治療當以 祛風除濕、清熱解毒、軟堅潤燥、殺蟲止癢 為原則。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清熱燥濕解毒
- 黃柏、苦參、蒼朮:為核心清熱燥濕藥組。
- 黃柏苦寒,清下焦濕熱,瀉火解毒;
-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專治皮膚濕疹瘙癢;
- 蒼朮健脾燥濕,助祛肌表濕濁。三藥合用,針對濕熱蘊結之病機。
2. 祛風止癢
- 防風、白鮮皮:
- 防風為「風藥潤劑」,祛風勝濕而不燥,解除表鬱;
- 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解毒,善治風疹疥癬,二者協同抑制風邪所致瘙癢。
3. 殺蟲攻毒、軟堅散結
- 大楓子、鶴蝨草、松香:
- 大楓子辛熱有毒,传统用於攻毒殺蟲,治疥癬惡瘡;
- 鶴蝨草殺蟲止癢,針對寄生蟲或微生物引發的皮膚病變;
- 松香燥濕排膿,生肌止痛,外用能凝固皮表角質層。此組藥加強對頑固皮損的局部作用。
4. 收斂固澀、潤燥軟堅
- 五倍子:
- 酸澀收斂,能凝固蛋白質,減少滲出,促使皮損結痂脫落;
- 與松香協同,形成保護層,緩解乾裂脫屑。
製劑原理
- 將諸藥 減餾製成焦油,取其 腐蝕剝脫、滲透性強 的特性,能更深層作用於肥厚皮損;
- 調配 凡士林或法濕藥膏 製成油膏,既可緩和焦油刺激,又能潤澤燥裂皮膚,符合「軟堅止癢」之效。
綜合機理
此方通過 清熱燥濕、祛風殺蟲、收斂軟堅 的多靶點作用:
- 抑制病源:濕熱鬱毒、蟲癬寄生等致病因素;
- 修復皮損:焦油促進角質剝脫,凡士林潤膚生新;
- 調節局部微環境:收斂減少滲出,打破「瘙癢—搔抓—皮損」惡性循環。
適用於 慢性肥厚性皮膚病,而急性炎症期禁用,因焦油與燥烈藥可能加重紅腫熱痛。
傳統服藥法
蒼朮3錢,黃柏3錢,苦參3錢,防風3錢,大楓子1兩,白鮮皮1兩,松香4錢,鶴蝨草4錢,五倍子5錢。
軟堅止癢。
上藥經減壓後於溜成焦油物質,用凡士林或法濕藥膏製成5~10%油膏。
外敷患處。
急性炎症皮損勿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黏膜。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癬症熏藥油膏,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蒼朮3錢,黃柏3錢,苦參3錢,防風3錢,大楓子1兩,白鮮皮1兩,松香4錢,鶴虱草4錢,五倍子5錢。 主治:軟堅止癢。主治:神經性皮炎(乾癬),慢性濕疹(頑濕瘍),皮膚澱粉樣變(松皮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