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蛇牀子洗劑以「蛇牀子」為主要藥材,其原因如下:
- 蛇牀子性味辛溫,具有燥濕殺蟲之效。其藥性可有效治療濕疹、陰癢、滴蟲性陰道炎等皮膚黏膜感染,且對黴菌、細菌亦有抑制作用。
- 蛇牀子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代謝。其藥性可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瘙癢、疼痛等症狀,加速病竈癒合。
因此,蛇牀子洗劑以「蛇牀子」為主要藥材,可發揮其抗菌、消炎、止癢等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蛇牀子洗劑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抗菌消炎: 苦參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與蛇牀子共同作用,加強對皮膚病原菌的殺滅效果,加速病竈癒合。
- 止癢止痛: 苦參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功效,能緩解皮膚瘙癢、疼痛等不適症狀,改善患者的臨牀表現。
苦參與蛇牀子搭配使用,相輔相成,能更全面、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蛇牀子洗劑中加入威靈仙,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濕、止痛的功效,針對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症。
蛇牀子本身具有殺蟲止癢、燥濕止帶的功效,但對於濕熱所導致的疼痛和炎症,效果有限。威靈仙則能疏通經絡、散寒除濕,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疼痛,並配合蛇牀子的燥濕止癢作用,達到消炎止痛、殺蟲止癢的雙重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濕熱型皮膚病。
蛇牀子洗劑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止癢: 蛇牀子性溫燥,擅長殺蟲止癢,但易傷陰。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止癢、祛風濕的功效,能輔助蛇牀子發揮止癢作用,同時可緩解其燥性,避免傷陰。
- 祛風止痛: 蛇牀子洗劑常用於治療濕疹、癬症等皮膚病,而蒼朮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輔助治療皮膚病引起的疼痛和瘙癢。
因此,蒼朮的加入,既能增強蛇牀子的止癢功效,又能避免其燥性過強,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使方劑療效更佳。
蛇牀子洗劑中添加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抗菌消炎: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其所含的黃柏鹼等成分,對於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感染,預防炎症的發生。
- 止癢止痛: 蛇牀子洗劑多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而黃柏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緩解皮膚的炎症反應,並能抑制瘙癢,減輕疼痛,起到止癢止痛的效果。
總之,黃柏在蛇牀子洗劑中,能起到抗菌消炎、止癢止痛的作用,配合蛇牀子等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蛇牀子洗劑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殺菌消炎作用: 荊芥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止癢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抑制多種細菌和真菌的生長,與蛇牀子的殺菌、止癢作用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藥效。
- 促進血液循環: 荊芥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吸收,發揮治療作用。同時,荊芥的辛溫之性有助於改善寒濕之邪引起的瘙癢症狀。
蛇牀子洗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止癢作用: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蛇牀子本身也具有止癢作用,加入防風可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癢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 緩解藥性: 蛇牀子性溫燥,長期使用容易引起皮膚乾燥。防風性味辛溫,略帶甘甜,可以緩解蛇牀子的燥熱之性,避免對皮膚造成過度刺激,使藥效更溫和。
蛇牀子洗劑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收斂止癢: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蛇牀子所致的皮膚刺激和瘙癢,提升藥效。
二、 抗菌消炎: 五倍子含有多種鞣質,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進一步增強藥劑的殺菌效果,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因此,五倍子在蛇牀子洗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與蛇牀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蛇床子洗劑》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為外治熏洗方劑,主針對「急性濕疹」而設。中醫認為濕疹多由風、濕、熱邪蘊結肌膚所致,急性期常見紅腫、滲液、搔癢劇烈。方中諸藥協同,以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為核心,直接作用於患處,透過熏洗使藥力透達腠理,外解濕熱之毒。古代醫家取其局部速效,緩解急性症狀,避免病邪內傳。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蛇床子、苦參
- 蛇床子辛溫,外治長於燥濕祛風、殺蟲止癢,《本草正義》載其「外治疥癬濕瘡」;苦參苦寒,清熱燥濕,擅治皮膚濕熱瘡毒。二者合用,寒溫並施,共解濕熱蘊毒。
臣藥:黃柏、蒼朮
- 黃柏清下焦濕熱,蒼朮健脾燥濕,合為「二妙散」基礎,強化清熱燥濕之效,針對濕疹滲液黏膩之特性。
佐藥:威靈仙、明礬
- 威靈仙辛散走窜,祛風通絡,助君藥宣透皮膚鬱熱;明礬酸澀收斂,能斂瘡止癢,減少滲液,符合「急則斂之」的治理。
加減藥(荊芥、防風、五倍子)
- 若加荊芥、防風,可增強祛風透表之力,適用於搔癢更甚者;五倍子收濕斂瘡,針對糜爛滲液較多之證。
治療原理
全方以「清熱燥濕為主,祛風收斂為輔」為立法,透過熏洗使藥效直達病所:
- 清熱燥濕:苦參、黃柏、蒼朮分解濕熱之毒,改善紅腫滲液。
- 祛風止癢:蛇床子、威靈仙(及荊芥、防風)疏散風邪,緩解搔癢。
- 收斂固表:明礬(及五倍子)斂瘡生肌,保護創面。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法「標本兼顧」思路,既祛除病邪,亦調節局部氣血,符合「濕熱得清,風邪得散,則瘡癢自平」的辨證邏輯。
(注:繁體用字依傳統中醫文獻慣例,如「瘡癢」不作「瘡痒」,「斂瘡」不寫「斂創」。)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31克,苦參31克,威靈仙9克,蒼朮9克,黃柏9克,明礬9克(一方加荊芥、防風、五倍子)。
水煎,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蛇床子洗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應注意濃度,避免過量使用。如果出現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蛇床子洗劑,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蛇床子31g,苦參31g,威靈仙9g,蒼朮9g,黃柏9g,明礬9g(一方加荊芥、防風、五倍子)。 主治:急性濕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