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麥煎散中加入鱉甲,乃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涼血之效。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尤其擅長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之症。而大麥煎散主治熱毒蘊結,發為瘡瘍腫毒,或癤癰流膿,伴有口渴、便祕等症。
鱉甲的加入,可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促進瘡瘍的消退,並緩解患者的熱毒症狀。
大麥煎散中包含銀柴胡,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疏肝解鬱的功效,與方劑主治相契合。
銀柴胡性寒,味苦,入肝、膽經,能清泄肝膽之熱,疏解肝氣鬱結,對於肝熱引起的目赤腫痛、黃疸、脅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大麥煎散主要用於治療肝膽濕熱、脾胃不和所致的黃疸、腹脹、便祕等症,而銀柴胡的清熱解毒、疏肝解鬱功效正好與方劑主治相符,能起到輔助清熱、疏肝、利膽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大麥煎散中加入秦艽,主要是針對其祛風濕、止痛的功效。
秦艽性苦寒,入肝經、膀胱經,具有 祛風濕、止痛、清熱解毒 的功效。
大麥煎散主要用於治療 風寒濕痹,症狀包括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兼有寒涼、發熱等。秦艽可以 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同時還能 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因此在大麥煎散中發揮重要作用。
大麥煎散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健脾消食: 木香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大麥煎散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而木香能夠疏肝理氣,使氣機暢通,同時健脾消食,促進消化,協同大麥煎散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 化濕除濕,燥濕止瀉: 木香亦具有燥濕止瀉之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溼盛所致的泄瀉。大麥煎散中,大麥具有清熱除溼功效,與木香配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燥溼止瀉的作用。
對於[大麥煎散]中的烏頭成分,烏頭雖然有毒,但在適當的配伍下能夠發揮散寒止痛的作用,適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等症狀。烏頭需經過特殊炮製以減輕毒性。
對於[大麥煎散]中的乾漆成分,乾漆性味苦寒,具有破血祛瘀、消積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瘀血阻滯、腹部積塊等症狀。該方加入乾漆旨在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
大麥煎散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肌發表,透疹生津: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肌發表、透疹生津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痛、口渴、疹出不暢等症狀,葛根能起到疏解表邪、促進汗出、清熱生津的功效,與大麥煎散中其他清熱解表藥物相輔相成。
-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葛根還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肢體痠痛、水腫等症狀,葛根能起到利水消腫、舒筋活絡的功效,配合大麥煎散中的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大麥煎散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原因在於其醒脾開胃、化濕健脾之效。
石菖蒲性辛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豁痰、醒脾開胃、化濕健脾之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脾散寒,助消化吸收,而開竅豁痰之效可去除濕濁阻滯,有助於脾胃運化。
因此,石菖蒲加入大麥煎散中,可起到醒脾開胃、化濕健脾的作用,配合大麥等藥材,共同達到健脾和胃、消食除濕的功效。
大麥煎散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
大麥煎散主治熱病煩渴,口乾舌燥,心煩不安,脈數等症。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能清心火,瀉胃火,除煩躁,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麥冬、生地黃、石膏等配合,起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除煩止渴的作用。
黃連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熱症,使患者清涼舒適,達到治療效果。
大麥煎散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消化:肉桂性溫,味辛甘,具有溫中散寒、助消化之功效。大麥煎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狀。肉桂加入其中,可溫補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腹痛,改善食慾不振。
- 溫陽利水,行氣止痛:肉桂還具有溫陽利水、行氣止痛之功效。若脾胃虛寒導致水濕停滯,或寒凝氣滯導致腹痛,肉桂可溫陽化氣,利水消腫,溫經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對於[大麥煎散]中的附子成分,附子性味辛熱,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肢體冷痛等症狀。該方加入附子旨在增強溫腎散寒的作用。
大麥煎散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清熱除煩之效。大麥煎散主治熱病傷津、口渴便祕等症,而石斛能有效補充津液,緩解燥熱,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潤燥生津、清熱解毒的作用。
- 益胃健脾: 石斛還具益胃健脾之功效。大麥煎散中加入石斛,可加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乏力倦怠等症狀,使患者更容易吸收藥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麥煎散方中加入沉香,主要有以下原因:
- 調和脾胃,理氣止痛: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脾暖腎之效。大麥煎散中加入沉香,可助於調和脾胃,改善氣機運行不暢,對於脘腹脹滿、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 降逆止嘔,安神定志:沉香能降氣止嘔,安神定志,對於因氣逆上衝、心神不寧引起的嘔吐、失眠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大麥煎散中加入沉香,可增強其降逆止嘔、安神定志的功效,使療效更為顯著。
主治功效
大麥煎散主治功效分析
大麥煎散,出自《雞峯普濟方》,由鱉甲、銀柴胡、秦艽、木香、川烏頭、乾漆、葛根、石菖蒲、黃連、肉桂、附子、石斛、沉香等多味藥材組成。此方劑的主要功效在於治療勞氣所致的四肢煩疼、拘急勞倦,並兼治虛風。
治療原理分析:
勞氣與虛損:
- 古籍提及的「勞氣」,通常指因勞累過度,耗傷氣血,導致身體虛弱。這種虛損不僅影響氣血運行,也可能導致肌肉、筋骨失養,出現四肢疼痛、拘急等症狀。
補虛強骨、疏風散寒:
- 鱉甲: 入肝經,有滋陰潛陽、強壯筋骨之效,對於勞損導致的陰虛骨弱有針對性療效。
- 石斛: 補虛養陰,滋養臟腑,對於勞累造成的體內陰液虧耗有補充作用。
- 附子、肉桂、烏頭: 這三味藥皆為辛溫之品,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可驅散體內寒邪,並緩解因寒邪引起的疼痛拘急。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 銀柴胡、黃連: 兩者均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針對體內可能存在的內熱或炎症反應。黃連的苦燥濕作用也有助於改善濕熱引起的身體不適。
- 秦艽、乾漆: 二者均有祛風除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風濕痹痛。乾漆還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效。
理氣止痛、醒神:
- 木香、沉香: 兩味藥均有理氣止痛的功效,能促進氣機運行,緩解因氣滯引起的疼痛不適。沉香更有安神之效。
- 石菖蒲: 化濕開竅,能醒神益智,對於因勞倦造成的精神不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解表升陽、舒緩筋脈:
- 葛根: 解肌退熱,升發陽氣,能改善因體內氣機不暢引起的發熱、身重等症狀。葛根亦能舒緩筋脈,緩解筋脈拘急。
總結:
大麥煎散的配伍精妙,整體而言,該方劑以溫陽散寒、補虛強骨、祛風除濕為主,同時兼顧理氣止痛、清熱解毒。其治療原理在於針對勞氣虛損的根本原因,通過多味藥材的協同作用,補益正氣,祛除邪氣,調和氣血,從而達到緩解四肢疼痛、拘急勞倦的目的。此方可同時處理體內氣血虛損、風寒濕邪、氣滯疼痛等多種問題,故能兼治虛風之症。
傳統服藥法
九肋鱉甲1兩半,銀州柴胡1兩,秦艽1兩,木香半兩,川烏頭半兩,乾漆1兩,乾葛1兩,石菖蒲1兩,宣連1兩,官桂半兩,黑附子半兩,石斛1兩,沈香1兩。
上銼細,如豆大。
每服1兩,用小麥湯1升,同煎至5合,去滓,分2次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大麥煎散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過量服用。
- 大麥煎散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大麥煎散有祛風散寒的作用,感冒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麥煎散, 出處:《雞峰》卷九。 組成:九肋鱉甲1兩半,銀州柴胡1兩,秦艽1兩,木香半兩,川烏頭半兩,乾漆1兩,乾葛1兩,石菖蒲1兩,宣連1兩,官桂半兩,黑附子半兩,石斛1兩,沉香1兩。 主治:勞氣,四肢煩疼,拘急勞倦;兼治虛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