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麥散

JIAN MA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一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肝經 16%
胃經 16%
腎經 13%
肺經 13%
心經 10%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煎麥散 」

煎麥散組成介紹:

  1. 鱉甲: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

  2.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3.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4. 秦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

  5.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6.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7.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營衛失調,晚上多盜汗,四肢煩累疼痛,食慾時好時壞,臉色枯黃憔悴。

煎麥散主要成分:

鱉甲、銀柴胡、烏頭、玄參、乾漆、葛根、秦艽、人參、茯苓,共九味。

煎麥散組成介紹:

  1. 鱉甲:味鹹、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2.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3. 葛根:味甘、微辛,性涼,歸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4. 秦艽: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5.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6. 玄參:味苦、甘,性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7. 烏頭:味辛、苦,性熱,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煎麥散具有滋陰、益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盜汗、調經等功效。適用於汗多、怕冷、四肢疼痛、食慾不振、面色枯黃等症狀。煎麥散屬於中藥方劑,在服用前應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傳統服藥法


大鱉甲2兩(醋煮30-50沸後,淨去裙襕,另用好醋煮令香),銀州柴胡2兩(去苗),大川烏頭1兩(炮製去皮臍),元參3兩,乾漆1兩(炒),乾葛1兩,秦艽2兩(去土),人參1兩,茯苓1兩。
退勞倦,調順經絡。
上為末。
每服2錢,先用小麥3-7粒,煎湯1盞,去麥,同煎至7分,溫服,食後或臨臥時服之。
麥煎湯(《聖濟總錄》卷八十八)、麥煎散(《三因》卷十)。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鱉甲、銀柴胡、烏頭、玄參、乾漆、葛根、秦艽、人參、茯苓為原料,經過煎煮後製成湯劑,內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夜間盜汗

相同名稱方劑


煎麥散, 出處:《博濟》卷一。 組成:大鱉甲2兩(醋煮30-50沸後,淨去裙襕,另用好醋煮令香),銀州柴胡2兩(去苗),大川烏頭1兩(炮制去皮臍),元參3兩,乾漆1兩(炒),乾葛1兩,秦艽2兩(去土),人參1兩,茯苓1兩。 主治:退勞倦,調順經絡。主治:營衛不調,夜多盜汗,四肢煩疼,飲食進退,肌瘦面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