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附丸

ZHU F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6%
胃經 13%
肝經 13%
心經 13%
腎經 10%
膀胱經 6%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煮附丸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微溫,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常與柴胡、枳殼等藥物配合,以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香附入脾經,亦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煮附丸中常加入白朮、茯苓等健脾益氣的藥物,配合香附,可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總而言之,香附在煮附丸中,既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又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起到多方面的治療作用。

煮附丸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可緩解附子等藥材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並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2. 調和藥性: 附子性熱,生薑性溫,二者相配,可起到溫而不燥、散寒而不寒的效果,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藥物在體內運行,發揮最佳效果。

煮附丸中加入茯神,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安神定志: 茯神性平味甘,歸心經,具有安神定志、寧心安神的功效。煮附丸主要用於治療痰熱壅肺、心煩不寐、咳喘痰多等症,茯神可輔助鎮靜安神,緩解心煩失眠,幫助患者靜心安神,從而改善睡眠質量。
  2. 益氣健脾: 茯神亦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煮附丸中一些藥物如附子、甘草等可能會對脾胃造成一定的負擔,茯神可起到健脾益氣、保護脾胃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療效。

煮附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和中寧心: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煮附丸中包含附子等溫燥藥物,容易耗傷脾氣,導致濕邪內阻,影響藥效發揮。茯苓加入後,可以健脾利濕,化解附子等藥物的燥性,避免脾胃受損。
  2. 輔助附子溫補腎陽:茯苓雖性平,但入腎經,亦可輔助附子溫補腎陽。腎陽不足,容易導致脾陽虛弱,脾失健運,則濕邪易於停滯。茯苓與附子相配合,既能溫補腎陽,又能健脾利濕,相輔相成,提升藥效。

煮附丸中加入花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中散寒: 花椒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煮附丸中包含附子等溫熱藥物,花椒的加入可增強溫中散寒之力,更有效地驅除寒邪,緩解寒性疾病。

二、 行氣止痛: 花椒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煮附丸主治寒邪客於中焦,導致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花椒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煮附丸方劑中包含茴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煮附丸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而茴香的溫中散寒作用可緩解寒邪對胃腸的影響,理氣止痛則可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2. 增強藥效,協調藥性: 煮附丸中的附子、乾薑等藥性溫燥,搭配茴香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同時茴香的香味可引導藥力,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煮附丸

煮附丸,是中藥方劑之一,由香附、生薑、茯神、茯苓、花椒、茴香等中藥材組成。具有理氣、疏肝、化痰、利水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氣虛(月真)脹、胸膈停痰滯氣、小便赤、白濁等疾病。

煮附丸組成介紹:

  • 生薑辛溫,具有散風寒、化痰止嘔、降氣止痛、補脾溫陽等功效。
  • 花椒辛溫,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等功效。
  • 茯苓甘淡,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健脾補中、寧心安神等功效。
  • 茯神甘平,具有益脾養心、安神定驚、利水滲濕等功效。
  • 香附辛散苦降,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 茴香辛溫,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等功效。

煮附丸主治功效:

  • 氣虛(月真)脹:指因氣虛而導致的腹脹,伴有月經不調。
  • 胸膈停痰滯氣:指胸膈部位有痰液和氣滯,導致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等症狀。
  • 小便赤:指小便顏色異常,偏紅或偏黃,可能是尿路感染、結石或其他泌尿系統疾病的徵兆。
  • 白濁:指男性排尿時伴有白色或乳白色的分泌物,可能是前列腺炎、精囊炎或其他生殖系統疾病的徵兆。

總結:

煮附丸是中藥方劑之一,由香附、生薑、茯神、茯苓、花椒、茴香等中藥材組成。具有理氣、疏肝、化痰、利水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氣虛(月真)脹、胸膈停痰滯氣、小便赤、白濁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擦去皮,不以多少,米醋浸1日,用瓦銚煮令醋盡)。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
每服50丸,淡醋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陰道炎前列腺炎白帶子宮崩漏嗜眠症(嗜睡症)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嘔吐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子宮頸炎暈眩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噁心反胃吞咽障礙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煮附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八。 組成:附子8錢(重者兩隻,去皮臍,切作片,酒2升煮盡爲度),茴香(炒)半兩,木香半兩,葫蘆巴1兩(炒)。 主治:虛損。

煮附丸, 出處:《玉機微義》卷四十九引《澹寮方》。 組成:香附子(擦去皮,不以多少,米醋浸1日,用瓦铫煮令醋盡)。 主治:婦女經候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頭暈惡心,崩漏帶下。

煮附丸, 出處:《醫方大成》卷六引《澹寮方》。 組成:香附子(去毛)1斤,老薑(不去皮)6兩,鹽2兩(上3件安沙瓶內煮3晝夜,焙乾),茯神(去皮)4兩,白茯苓(去皮)4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2兩,北茴香(淘淨,炒)2兩。 主治:氣虛(月真)脹,或胸膈停痰滯氣,小便赤,白濁。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