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扶中丸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化濕利水: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效。扶中丸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脹等症,而茯苓可以健脾益氣,增進消化吸收,並利水滲濕,消除腹脹,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 和胃止嘔,寧心安神:茯苓具有和胃止嘔、寧心安神的作用。扶中丸部分組成藥物可能具有較強的燥性,易傷脾胃,而茯苓可中和燥性,和胃止嘔,並寧心安神,緩解藥物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扶中丸方劑中包含西洋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益氣健脾: 西洋參性涼味甘,入脾肺經,能補氣養陰,健脾益肺,對於脾氣虛弱、氣陰不足所致的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心悸氣短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扶正固本: 扶中丸以扶正固本為治療原則,西洋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同時亦能滋養心脾,使正氣充沛,從而起到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的作用。
因此,西洋參的加入不僅可以改善脾胃功能,還能增強人體抵抗力,與扶中丸的整體治療目標相符。
扶中丸方劑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扶中丸主治脾胃虛弱、濕濁內停所致的食少腹脹、便溏泄瀉等症,薏苡仁有助於健脾利濕,化解濕濁,改善消化功能。
- 清熱解毒: 薏苡仁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幫助清除體內熱毒,進一步輔助扶中丸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症狀,如口苦口粘、舌苔厚膩等。
扶中丸中含有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 回陽救逆,溫補脾腎: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之功效。扶中丸旨在溫補脾腎,扶正祛邪,對於陽氣虛衰、脾腎虛寒的症狀,附子可溫陽補腎,助脾運化,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 助藥力,增強療效: 附子為君藥,其溫熱之力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增強藥力,提升療效。在扶中丸中,附子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發揮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對於[扶中丸]中的胡蘿蔔子成分,胡蘿蔔子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補腎益精、明目固齒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視力模糊、牙齒鬆動等症狀。該方加入胡蘿蔔子旨在增強補腎益精的作用。
扶中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消積化滯:扶中丸主治脾胃虛弱,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大便祕結等症。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可清除腸道積滯,改善便祕,促進脾胃運化。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扶中丸中含有多種藥物,如白術、茯苓等,以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大黃與之配合,可加強瀉熱通便的效果,並能促進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扶中丸方劑中加入甘草,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扶中丸多為補益類藥方,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或寒涼,使藥效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 保護脾胃: 甘草能益氣健脾,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功能,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效更加穩定,更能發揮補益之功。
扶中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和燥濕止瀉的功效。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脾氣,健脾胃,助運化,對於脾虛氣弱、食少乏力、腹瀉便溏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白朮還有燥濕止瀉的作用,能祛除脾胃濕邪,對於因脾虛濕困導致的腹瀉、嘔吐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白朮的加入,可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扶正祛邪,健脾和胃,止瀉止嘔的效果。
扶中丸方劑中包含雷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降逆止嘔: 雷丸性寒,味苦,具有降逆止嘔之效。扶中丸主治脾胃虛弱,氣機升降失調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雷丸入脾胃經,能降胃氣,止嘔逆,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扶正祛邪、和胃止嘔的效果。
- 殺蟲解毒: 雷丸還具有一定的殺蟲解毒作用。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食積內停、蟲積腹痛等症,雷丸可以起到殺蟲驅除、消食化積的作用,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增強食慾。
扶中丸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補虛,助陽氣升發: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虛、散寒止痛、助陽氣升發之功效。扶中丸主治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等症,肉桂的溫陽作用可溫暖脾胃,助脾陽運化,提高機體抵抗力。
- 溫通經脈,行氣止痛: 肉桂可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扶中丸中加入肉桂,可溫通脾胃經脈,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腹部寒涼疼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扶中丸」的主要成分包括茯苓、西洋參、薏苡仁、附子、胡蘿蔔子、大黃、甘草、白朮、雷丸、肉桂。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長期積累的腹部膨脹問題。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等多種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水腫等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實熱便祕、瀉痢不爽、血熱吐衄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祛風除濕、安胎等功效。適用於水腫、風濕痹痛等症。
附子,性辛甘大熱,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腎陽虛寒、腰膝冷痛等症。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等功效。適用於陽虛體弱、經血不暢等症。
西洋參,具有滋補功效,如補氣、滋陰、安神。適用於肺虛咳嗽、虛熱煩倦等症。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等功效。適用於氣滯等症狀。
總結來說,「扶中丸」是一種針對腹部膨脹問題的中藥方劑。其成分具有補氣、利水、清熱、滲濕等功效,適用於長期積累的腹部膨脹和相關症狀。在中醫臨床上,這個方劑廣泛用於治療相關症狀,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案。
傳統服藥法
茯苓6兩,洋參4兩,大麥芒4兩,苡仁3兩,制附子1兩,蘿蔔子8錢,大黃8錢,甘草3錢,白朮5錢,雷丸5錢,肉桂5錢。
各取淨末和勻。
每服5錢,加生薑1片,同煎服。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扶中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扶中丸, 出處:《古方匯精》卷一。 組成:茯苓6兩,洋參4兩,大麥芒4兩,苡仁3兩,制附子1兩,蘿蔔子8錢,大黃8錢,甘草3錢,白朮5錢,雷丸5錢,肉桂5錢。 主治:經年膨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