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湯
ZHU R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四引《孫兆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5%
胃經 25%
膀胱經 23%
心經 0%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25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熟半夏(用薑汁炒透)1錢,陳皮1錢,蘇梗1錢,廣藿香1錢,子芩1錢(焙),枳殼1錢(麩炒),白芍(酒炒)1錢,茯苓1錢5分,竹茹5分(重薑汁炒)。
如火旺吐甚者,加酒炒川連5分、黑山梔1錢,麥冬2錢(去心);胃虛者,加白朮1錢(土炒),金石斛2錢;氣滯者,加香附1錢(酒炒)。
河水煎服。宜服此味5-6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竹茹湯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竹茹湯,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陳皮1兩(不去白),竹茹半兩。 主治:涼胎,退寒熱。主治:妊娠瘧疾。
竹茹湯, 出處:《麻科活人》卷二。 組成:竹茹、陳皮、柿蒂、楂肉。 主治:麻症收後,餘毒留於胃脘,嘔吐不止。
竹茹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引《濟生》。 組成:橘紅、乾葛、甘草、麥門冬、生薑。 主治:小兒熱吐,口渴煩躁。
竹茹湯,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三引《醫經會解》。 組成:桔梗、竹茹、枳實、蘿蔔子、蘇子、白芥子、青皮、杏仁、竹瀝、桑白皮。 主治:支飲,咳逆涎湧,胸滿膈痛。
竹茹湯, 出處:《本事》卷四引《孫兆方》。 組成:乾葛3兩,甘草3分(炙),半夏3分(薑汁半盞、漿水1升煮耗半)。 主治:胃熱嘔吐,飲酒過多而嘔;傷寒正汗後,餘熱留於陽明、少陽,必令作嘔。
竹茹湯, 出處:《大生要旨》。 組成:熟半夏(用薑汁炒透)1錢,陳皮1錢,蘇梗1錢,廣藿香1錢,子芩1錢(焙),枳殼1錢(麸炒),白芍(酒炒)1錢,茯苓1錢5分,竹茹5分(重薑汁炒)。 主治:惡阻。懷孕50日,四肢軟倦,惡寒,眩暈惡心,嘔吐痰涎,思食酸食。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