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豬膚湯合黃連阿膠湯加茄楠香汁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方中加入黃連,可以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對於因熱毒導致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緩解熱毒所致的燥熱: 方中豬膚湯和阿膠湯滋陰潤燥,但同時也可能因過於滋膩而導致燥熱。加入黃連,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滋膩生熱,使藥效更為協調。
此方劑中加入阿膠,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補血: 阿膠為驢皮熬製,性甘平,入血分,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生肌之效。豬膚湯主治皮膚病,多因血虛乾燥所致,阿膠可補益血氣,滋潤肌膚,改善皮膚乾燥、脫屑等症狀。
- 斂瘡生肌: 方中加入黃連清熱解毒,茄楠香汁則具抗菌消炎作用。阿膠配合此二味藥,可加速潰瘍癒合,促進傷口生肌,從而改善皮膚病症。
豬膚湯合黃連阿膠湯加茄楠香汁方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 緩解燥熱: 黃連阿膠湯偏於滋陰降火,而茄楠香汁則性寒涼,易傷脾胃。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能緩解燥熱,保護脾胃,避免藥性過寒傷及脾胃。
- 養血柔肝: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豬膚湯主治血虛、氣虛等症,白芍可補足血氣,柔肝舒筋,配合黃連阿膠湯和茄楠香汁的功效,更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總體而言,白芍的加入,既能緩解藥性過寒,又能滋養脾胃,提升整體療效。
「豬膚湯合黃連阿膠湯加茄楠香汁方」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能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此方中,黃芩可與黃連、阿膠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以治療熱病傷陰、血虛津虧等病症。
此外,黃芩亦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輔助治療皮膚感染等問題,配合茄楠香汁,可增強清熱解毒、止癢的效果,使得方劑更具針對性。
在中藥方劑「豬膚湯合黃連阿膠湯加茄楠香汁方」中,雞蛋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滋陰潤燥、補血安神的功效。雞蛋性平味甘,能夠滋陰潤燥、補血安神,適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口乾咽燥、失眠多夢等問題。與豬膚、黃連等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雞蛋能夠增強方劑的滋陰潤燥作用,對改善陰虛火旺症狀非常有益。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膚湯合黃連阿膠湯加茄楠香汁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陰虛久痢,下痢五色膿血之證,其病機核心為陰液耗損,虛熱內擾,腸道不固。臨床表現以「滑泄無度」為急,兼見腰膝酸軟、耳鳴心悸、咽乾目眩、煩躁不寐等陰虛陽亢之象。特點在於:
- 痢下特徵:膿血黏稠、色雜(五色),次數頻繁但胸腹疼痛不顯,反映正虛為主,非實熱積滯所致。
- 陰傷見症:腰膝酸軟、耳鳴、咽乾,乃腎陰虧虛;心悸不寐、煩躁,為心陰不足、虛火擾神。
- 病勢演變:痢後反見煩困掣痛甚,乃陰血愈泄、虛熱愈熾之惡性循環,屬「痢久傷陰」之危候。
此方結合救陰固脫與清熱堅腸雙重作用,尤其針對陰虛痢疾之滑脫不禁,既能滋養陰血,又能清腸止痢。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方劑結構與配伍分析
- 豬膚湯(豬膚、白蜜、米粉):
- 豬膚性涼潤,滋腎陰而清虛熱;白蜜甘緩潤燥,補中益氣;米粉炒用健脾固腸。三者合用,滋陰潤燥而不膩滯,兼顧脾腎,為「虛痢滑泄」提供基礎養液。
- 黃連阿膠湯(黃連、阿膠、白芍、黃芩、雞子黃):
- 黃連、黃芩苦寒清熱,燥濕止痢,直折腸道濕熱;阿膠、白芍滋陰養血,柔肝緩急;雞子黃滋腎水、安神志。此方結構「瀉火不傷陰,補陰不助濕」,呼應陰虛夾熱之病機。
- 茄楠香汁(後下衝服):
- 茄楠香(沉香之一種)性溫下行,能降氣納腎、止嘔固腸,取其辛香之性「通滯氣、止滑脫」,既防滋膩壅滯,又可引藥下行,兼緩痢後氣逆掣痛。
2. 治療原理
- 滋陰為本:阿膠、白芍、雞子黃、豬膚填補肝腎陰血,針對「陰虛」本質。
- 清熱為標:黃連、黃芩清除腸道濕熱殘留,標本兼治,防其進一步耗陰。
- 固澀滑脫:炒米粉、茄楠香汁收斂固腸,救急於滑泄無度;白蜜甘緩和中,緩解急迫。
- 調和氣機:茄楠香汁辛溫行氣,與苦寒藥相配,使「補而不滯、清而不凝」,氣機通暢則痢後煩痛自減。
三、綜論
此方為滋陰止痢之變通法,將豬膚湯之潤燥、黃連阿膠湯之清補、沉香之降氣融於一爐,既承襲仲景「少陰熱化證」治法,又針對痢疾滑脫之特殊性加以化裁,堪為「虛中夾實」證候的經典配伍範例。其組方邏輯在於:以甘潤奠其基,苦寒清其流,辛香調其氣,終收「陰復熱除、腸固痢止」之效。
傳統服藥法
小川連6分,真阿膠1錢半,生白芍3錢,青子芩1錢半,雞子黃1枚(先放罐底),茄楠香汁2匙(衝)。
救陰,堅腸。
先用淨豬膚、淨白蜜各1兩,炒米粉4錢煎湯代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膚湯合黃連阿膠湯加茄楠香汁方, 出處:《濕溫時疫治療法》引《姚滋軒君驗方》。 組成:小川連6分,真阿膠1錢半,生白芍3錢,青子芩1錢半,雞子黃1枚(先放罐底),茄楠香汁2匙(衝)。 主治:救陰,堅腸。主治:陰虛,痢下五色,膿血稠粘,滑泄無度,腰膝酸軟,耳鳴心悸,咽乾目眩,不寐多煩,或次數雖多,而胸腹不甚痛;或每痢後而煩困更增,掣痛反甚,飲食不思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