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止嗽青果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其富含苦杏仁苷,經酶解後可生成氫氰酸,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
- 宣肺化痰:杏仁還能宣肺化痰,對於風寒、風熱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止嗽青果丸中加入杏仁,可以起到潤肺止咳、宣肺化痰的作用,幫助緩解咳嗽症狀。
[止嗽青果丸]方劑中包含[輕粉],這是因為輕粉具有以下特性:
-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可針對因熱毒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 燥濕止咳: 輕粉能燥濕止咳,針對痰多、咳嗽不止的症狀,可有效化痰止咳。
然而,輕粉為重金屬化合物,具有毒性,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避免造成中毒。現代醫學已有更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咳嗽,建議諮詢醫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止嗽青果丸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在於其辛溫發散之性,能宣肺解表,對於風寒束表所致的咳嗽,具有較好的療效。
麻黃作為常用的解表藥,可以疏散風邪,溫肺化痰,對於寒邪阻肺,氣道不通,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症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同時,麻黃也能促進汗液排出,加速體內寒邪的排出,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因此,在止嗽青果丸中加入麻黃,能夠有效緩解風寒咳嗽的症狀。
止嗽青果丸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因為其具備以下功效:
1. 清肺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對於風寒、風熱、燥熱所致的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含有豐富的黏液質,能潤肺止咳,對於燥咳、乾咳等症狀,也有不錯的效果。
因此,止嗽青果丸中加入川貝母,旨在發揮其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幫助緩解咳嗽症狀。
止嗽青果丸中加入桑白皮,是基於其清肺止咳、宣肺止喘的功效。
桑白皮性寒,味甘,歸肺經,能清熱解表、宣肺止咳,對於風熱犯肺、咳嗽氣喘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桑白皮中的活性成分,例如桑白皮素,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肺部炎症反應,緩解咳嗽症狀。此外,桑白皮還能促進痰液排出,減少呼吸道阻塞,有利於患者呼吸順暢。因此,止嗽青果丸中加入桑白皮,可以加強其清肺止咳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止嗽青果丸中加入銀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止咳平喘:銀杏具有降氣平喘之效,可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其富含黃酮類化合物,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擴張支氣管,有助於改善呼吸道通暢。
- 潤肺止咳:銀杏入肺經,能潤肺止咳。其性味甘苦平,具有清熱化痰之效,能幫助清除肺部積痰,緩解咳嗽。
因此,銀杏在止嗽青果丸中扮演著止咳平喘、潤肺止咳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止嗽青果丸中加入半夏,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作用: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微溫,入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半夏,可針對因痰濕阻肺、氣逆上衝所引起的咳嗽、嘔吐等症狀,起到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作用。
- 燥濕化痰: 半夏性燥,可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具有較好的療效。方劑中加入半夏,有助於化解肺部的痰濕,使痰液易於排出,從而緩解咳嗽症狀。
止嗽青果丸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解毒消腫的功效。其寒涼之性可以清肺熱,解毒散熱,從而止咳化痰。同時,石膏還可以涼血止血,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咳血、咯血等症狀。
因此,止嗽青果丸中加入石膏,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達到止咳的效果。
止嗽青果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及止咳化痰的功效。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經,能清肺熱、燥濕熱,對於因肺熱燥咳、痰黃粘稠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作用。此外,黃芩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有效抑制呼吸道炎症,進一步減輕咳嗽症狀。因此,黃芩作為止嗽青果丸的組成成分,可有效緩解因肺熱燥咳引起的咳嗽症狀,並促進痰液排出。
止嗽青果丸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宣肺止咳: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散寒止咳之效。其揮發油成分,如紫蘇醛、紫蘇醇等,能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 解表散寒:紫蘇葉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具有較好的療效。它能疏散表寒,發汗解表,使外邪得以降解,從而達到止咳的目的。
因此,紫蘇葉在止嗽青果丸中,可起到宣肺止咳、解表散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咳嗽等症狀,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止嗽青果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和藥性: 止嗽青果丸中多以辛涼之品爲主,如青果、桔梗等,性偏寒涼,易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之功,可避免藥物寒涼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
- 益氣健脾,增強體質: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之效,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改善脾胃功能,有利於緩解咳嗽症狀,提高治療效果。同時,甘草還能緩解藥物副作用,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肺熱風寒,咳嗽痰喘」,其核心病機為「外寒內熱,肺失宣降」。具體表現如:
- 外寒內熱:風寒外襲,肺氣鬱閉,化熱內生,見咳嗽、痰喘(寒熱夾雜)。
- 痰阻氣逆:肺熱煎灼津液成痰,或宿痰因寒觸發,痰阻氣道而致喘促嗆咳。
- 勞傷或年老體虛:久咳耗氣,或肺腎不足(老人犯喘),遇春秋氣候變化(外邪引動)誘發。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宣肺散寒:
- 麻黃(蜜制):辛溫開泄腠理,宣肺平喘,蜜制緩其燥性。
- 杏仁:降氣止咳,與麻黃相配(一宣一降)調暢肺氣。
清瀉肺熱:
- 生石膏:辛寒直清肺胃鬱熱,配麻黃成「麻杏石甘湯」基礎,解表清裡。
- 黃芩、桑白皮(蜜制):苦寒清肺瀉火,治痰熱壅肺。
- 馬兜鈴:清肺降氣,化痰止咳(傳統用於肺熱咳喘)。
化痰止咳:
- 清半夏:燥濕化痰,降逆平喘,針對痰濕阻肺。
- 川貝母:潤肺化痰,用於燥痰或熱痰黏稠。
- 冬花(蜜制)、百合:潤肺止咳,蜜制增強潤性,緩解乾嗽氣嗆。
斂肺平喘:
- 白果仁:斂肺定喘,防辛散藥物耗氣,適合久咳虛喘。
- 西青果:清熱生津,利咽止咳,輔助緩解咽喉不適。
調和諸藥:
- 甘草:甘緩和中,協調寒溫藥性,兼能祛痰。
三、全方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麻黃、半夏配石膏、黃芩,解表寒而清裡熱。
- 宣斂結合:麻黃宣發,白果收斂,防肺氣耗散(尤適老人虛喘)。
-「治標顧本」:既攻邪(散寒清熱化痰),又潤養(百合、蜜制藥),適合勞傷或反覆發作者。
總結:此方通過疏散風寒、清泄肺熱、化痰止咳、斂肺平喘的多重機制,針對「寒包火」或痰熱夾寒的複雜咳喘,尤其適用於春秋季節變化誘發的慢性咳嗽或喘息。
傳統服藥法
冬花(蜜制)1斤,白果仁2斤8兩,川貝6兩,清半夏1斤,甘草6兩,兜鈴4兩,生石膏6兩,杏仁(去皮尖,炒)3兩,百合8兩,黃芩1斤,麻黃(蜜制)2斤,桑皮(蜜制)1斤,西青果10兩。
上為細粉,煉蜜為丸,重1錢5分,蠟皮封固。
每服1丸至2丸,早、晚白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止嗽青果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腹脹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止嗽青果丸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止嗽青果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 組成:冬花(蜜制)1斤,白果仁2斤8兩,川貝6兩,清半夏1斤,甘草6兩,兜鈴4兩,生石膏6兩,杏仁(去皮尖,炒)3兩,百合8兩,黃芩1斤,麻黃(蜜制)2斤,桑皮(蜜制)1斤,西青果10兩。 主治:咳嗽痰喘,肺熱。
止嗽青果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藏青果960兩,杏仁(去皮,炒)560兩,蘇子(炒)1200兩,麻黃320兩,貝母480兩,桑皮640兩,銀杏1600兩,法半夏1920兩,石膏(煅)160兩,黃芩640兩,蘇葉480兩,冬花480兩,甘草208兩。 主治:潤肺止嗽,化痰定喘。主治:肺熱風寒,咳嗽痰喘,乾嗽氣嗆,勞傷作嗽,老人犯喘,春秋舉發。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