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煎散

油煎散

YOU J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0.9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心經 21%
腎經 14%
脾經 14%
肺經 14%
小腸經 7%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油煎散」方劑中加入「五加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肝腎,強筋健骨: 五加皮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之功效。油煎散常用於治療腰膝痠軟、筋骨疼痛、風溼痹痛等症,五加皮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之效,有助於緩解病症。
  2. 促進藥物吸收: 五加皮煎煮後,其藥性更易於被人體吸收,有助於提高方劑的療效。油煎散通常以油煎的方式炮製,而五加皮的加入,可與油脂產生一定的協同作用,促進藥物成分的溶解與吸收,提高藥效。

「油煎散」方劑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其能清泄心肝實熱,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二、 解毒消腫: 牡丹皮亦可解毒消腫,對於熱毒瘡瘍、腫痛等,有一定療效。而「油煎散」方劑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癰、腫毒等疾病,牡丹皮的解毒消腫作用,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油煎散」方劑中加入赤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血熱引起的疼痛,例如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赤芍能清熱涼血,止痛消腫,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 赤芍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助於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因此,油煎散中加入赤芍,可有效改善因血熱、瘀血所致的疼痛,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病目的。

油煎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經期不調等症狀。油煎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而當歸的活血化瘀功效能加速傷口癒合,消腫止痛。
  2. 補血養血: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可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油煎散中其他藥材可能偏於祛風散寒或消腫止痛,而當歸的補血作用可以平衡藥性,使藥效更加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油煎散為治療「婦人血風勞」之傳統方劑,主要針對氣血失調、風邪內擾所致諸症。以下分項析論:

一、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血風勞」指婦女因經產失血或情志內傷,導致血虛風動、氣血耗損之虛勞狀態。其症狀特徵如下:

  1. 血虛風擾:「形容樵淬(憔悴)」為面色枯槁、肌膚失養;「肢節困倦」因血不濡筋,風邪走竄經絡。
  2. 氣血兩虧:「喘滿虛煩,吸吸少氣」屬氣虛不攝;「發熱汗多」乃陰血虧虛,陽浮不斂;「口乾舌澀」為津液不承。
  3. 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因血耗及脾,運化失職。

此方以「散風調血、溫通補益」為治法,兼顧標本,既可祛風通絡,又能補血溫陽。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祛風通絡為標

  1. 川烏、海桐皮:辛溫走竄,散經絡寒濕風邪,治肢節困痛。
  2. 白芷、烏藥:白芷祛頭面風、烏藥行氣疏滯,合而調暢氣機,緩解喘滿虛煩。

(二)養血和營為本

  1. 當歸、川芎、白芍:即「芎歸芍藥」基礎結構,養血活血,針對血虛發熱、面色憔悴。
  2. 地骨皮、牡丹皮:清虛熱、除骨蒸,制約溫藥燥性,改善口乾汗多。

(三)溫陽理氣助運

  1. 桂心、五加皮:溫補腎陽,強筋骨,助氣化以生血。
  2. 陳皮、莪朮:理氣健脾,破滯消積,醒脾開胃以進飲食。

(四)用藥特色

  1. 油煎法:生麻油潤燥通脈,協同諸藥深入血分,增強行散滋養之效。
  2. 等分配伍:祛風不傷正,補血不滯邪,體現「治風先治血」原則。

綜論:此方融「祛風藥」與「養血藥」為一體,配伍溫通清潤之品,使風邪得散、血脈得充、虛熱得清,契合血風勞「本虛標實」之病機。組方結構層次分明,兼顧氣血陰陽,尤適於婦女血虛受風、勞損成疾之證。

傳統服藥法


川烏、海桐皮、地骨皮、五加皮、桂心、牡丹皮、淨陳皮、白芍、川芎、當歸、烏藥、白芷、莪朮各等分。上為末。
每服2錢,水2盞,入生麻油3-4點,煎,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氣喘貧血肺結核麻痺嘔吐口乾口渴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心情煩燥噁心反胃舌頭僵硬,活動不靈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油煎散, 出處:《永類鈐方》卷十六。 組成:川烏、海桐皮、地骨皮、五加皮、桂心、牡丹皮、淨陳皮、白芍、川芎、當歸、烏藥、白芷、莪朮各等分。 主治:血虛寒熱,四肢酸倦無力,瘦瘁阻食。

油煎散, 出處:《局方》卷九(紹興續添方)。 組成:五加皮1兩,牡丹皮1兩,赤芍藥1兩,當歸(去蘆)1兩。 主治:常服能肥婦人。主治:婦人血風勞,形容樵淬,肢節困倦,喘滿虛煩,吸吸少氣,發熱汗多,口乾舌澀,不思飲食。

油煎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五加皮(銼)1兩,芍藥1兩,牡丹皮1兩,川芎1兩,海桐皮1兩(銼),桂(去粗皮)半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婦人血風勞氣,攻身體骨節疼痛,早晚寒熱,腰腳沉重,手足麻木,嘔逆惡心,不思飲食、頭旋目暈,日漸瘦瘁。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