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濕化痰湯

YIN SHI HUA T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胃經 18%
肺經 15%
心經 13%
肝經 13%
大腸經 7%
膽經 5%
腎經 2%
心包經 1%
膀胱經 1%
小腸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心包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陰濕化痰湯」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對於因濕邪阻肺,痰濕凝聚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橘紅能有效化解痰濕,使痰液易於咳出。
  2. 理氣止咳:橘紅還能理氣止咳,對於因肺氣鬱滯所致的咳嗽,亦有一定療效。其辛散之性,可宣肺通竅,使氣機舒暢,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因此,橘紅在「陰濕化痰湯」中,起到了燥濕化痰、理氣止咳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陰濕化痰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宣肺利咽,化痰止咳: 桔梗性味辛溫,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因陰濕內阻,肺氣不宣,痰濕凝滯所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桔梗能起到疏散痰濁,通暢氣道的作用,輔助化痰止咳。
  2. 利氣行水,通達氣機: 桔梗能利氣行水,通達氣機,有助於消除痰濕凝滯的病理基礎。陰濕化痰湯以化痰為主,但也要考慮到水濕停滯的問題,桔梗的利水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濕代謝,減少痰濕的形成。

「陰濕化痰湯」方劑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理氣消積的功效。對於因脾虛濕困、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枳實可起到消痰化濕的作用,使痰液易於咳出。
  2. 行氣消積:枳實能理氣消積,對於因脾胃氣滯、痰濕積聚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枳實可起到行氣消積、通暢氣機的作用,輔助痰濕的排除。

因此,枳實的加入,不僅可以有效化解痰濕,更能疏通氣機,促進整體病症的緩解。

「陰濕化痰湯」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能行氣活血,通絡止痛,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因陰濕阻滯所引起的胸悶、脘腹脹痛等症狀。

2. 升陽化濕,清熱解毒: 川芎具有升陽化濕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濕氣的排出,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化解痰濕,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因此,川芎的加入不僅能改善氣血循環,更能促進濕氣排出,有助於治療陰濕化痰所引發的各種病症。

陰濕化痰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鬱脾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能緩解肝氣鬱結,脾氣虛弱,進而促進脾胃運化,減少痰濕生成。
  2. 協調藥性:方劑中可能含有辛溫燥烈的藥材,白芍能起到緩解燥烈之性,協調藥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刺激,使藥效更溫和,更利於化痰止咳。

陰濕化痰湯中加入半夏,是基於其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的功效,針對以下兩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1. 化解陰濕痰濁: 半夏性辛溫,入脾肺經,能燥濕化痰,對於因濕邪困脾、痰濕阻肺而導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止嘔降逆: 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因痰濕阻滯胃氣而引起的噁心嘔吐,亦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半夏在陰濕化痰湯中起到 化痰止嘔、燥濕降逆 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陰濕痰濁、改善呼吸道症狀的效果。

陰濕化痰湯中包含茯苓,乃因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1.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化解體內積聚的濕氣,有助於改善因濕邪阻滯導致的痰多、胸悶、肢體沉重等症狀。
  2. 健脾益氣:茯苓亦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從而達到祛濕化痰的效果。同時,茯苓能補益心氣,有助於改善因濕邪困脾導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

綜上所述,茯苓在陰濕化痰湯中,扮演着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關鍵角色,有助於整體提升療效。

陰濕化痰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能緩解其他藥材的寒涼或燥烈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2. 增強補益功效:甘草除了調和藥性,還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抗炎解毒等功效。加入甘草能增強整體方劑的補益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促進痰液的排出,達到化痰止咳的目的。

陰濕化痰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陰濕化痰多因脾虛濕阻、肺氣不宣,痰濕內停所致,黃連能清泄體內蘊熱,燥濕化痰,改善痰濕凝聚的病理狀態。
  2. 制約藥性: 方劑中可能含有溫熱藥物,例如乾薑、半夏等,而黃連的寒性可與之相配,起到制約溫熱藥性,避免藥力過於猛烈,避免出現燥熱傷津的副作用。

陰濕化痰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止瀉、解毒的功效。對於陰濕化痰所致的痰多黏膩、胸悶氣喘、咳嗽痰黃等症狀,黃芩能有效清熱燥濕,化痰止咳。
  2. 瀉火解毒:陰濕化痰往往伴隨內熱,黃芩亦能清熱瀉火,解毒消炎。其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抑制痰液的生成和積聚,進一步促進痰液排出。

因此,黃芩在陰濕化痰湯中起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陰濕化痰所致的各種症狀。

蒼朮在「陰濕化痰湯」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化痰:蒼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針對本方所治的陰濕痰濁,蒼朮能有效祛除濕氣,化解痰液,改善痰多、胸悶等症狀。
  2. 健脾利濕:蒼朮亦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使水濕代謝正常,進一步減少痰液生成,從根源解決陰濕痰濁的病因。

因此,蒼朮在「陰濕化痰湯」中起著燥濕化痰、健脾利濕的雙重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陰濕化痰湯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化痰: 神麴性溫燥,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壅阻,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健脾開胃: 神麴味甘,入脾經,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慾,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痰濕內生。

神麴與其他藥材配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的功效,達到治療陰濕化痰之目的。

陰濕化痰湯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消食化積: 山楂性味酸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陰濕化痰多與脾胃失健、痰濕內阻相關,山楂可幫助消食積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減少痰濕的產生。

二、 活血化瘀: 山楂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對於痰濕凝滯、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時,山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利於痰濕的消散。

陰濕化痰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是基於其化痰止咳、清熱潤肺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入肺經,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且兼具解毒功效。對於因陰濕痰阻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清熱化痰,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同時潤肺止咳,改善肺部濕熱狀態。此外,川貝母還可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使整體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陰濕化痰湯 的組成與功效

陰濕化痰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以下藥材組成: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橘紅: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 山楂: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

  • 枳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 神麴: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陰濕化痰湯具有痰嗽,即因痰而引起的咳嗽的功效。


陰濕化痰湯 的使用注意事項

  1. 陰濕化痰湯只適合於痰濕咳嗽,不適合於其他類型的咳嗽。

  2. 陰濕化痰湯含有甘草,甘草可能會導致水腫,因此不適合於有水腫或高血壓的人服用。

  3. 陰濕化痰湯含有黃連,黃連可能會導致腹瀉,因此不適合於有腹瀉的人服用。

  4. 陰濕化痰湯含有枳實,枳實可能會導致腹痛,因此不適合於有腹痛的人服用。

  5. 陰濕化痰湯含有神麴,神麴可能會導致脹氣,因此不適合於有脹氣的人服用。

  6. 陰濕化痰湯是中藥方劑,在服用前應諮詢中醫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胃部不適、腹瀉等症狀,因此在服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陰濕化痰湯,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六。 組成:橘紅7分,桔梗7分,枳實7分,川芎7分,白芍藥7分,半夏1錢,茯苓1錢,甘草1錢,黃連1錢,黃芩1錢,蒼朮8分,神曲8分,山楂8分,貝母8分。 主治:痰嗽。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