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益陰生血湯
整體功效
益陰生血,養筋通絡。
主治
血虛不能養筋,左手半邊不仁,語言謇澀,口角流涎。
血虛不能滋養筋脈,導致左手半邊麻木不仁,說話不利,口角流涎。
中藥功效分類
中藥 | 功效 | 解釋 |
---|---|---|
熟地黃 | 滋陰補血 | 益精填髓,滋養肝腎陰血 |
山茱萸 | 補益肝腎 | 補益肝腎陰血,固精縮尿 |
白朮 | 健脾益氣 |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白芍 | 養血柔肝 |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麥門冬 | 養陰潤肺 | 養陰潤肺,清心除煩 |
人參 | 大補元氣 | 大補元氣,復脈固脫 |
白芥子 | 溫中散寒 | 溫中散寒,利氣消痰 |
五味子 | 收斂固表 | 收斂固表,益氣生津 |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益陰生血湯,治血虛不能養筋,左手半邊不仁,語言謇澀,口角流涎。此證由於陰血不足,筋脈失養,故手足不仁,口角流涎。治宜益陰生血,養筋通絡。方中熟地黃、山茱萸、白朮、白芍、麥門冬,皆為補益肝腎陰血之要藥;人參、白芥子、五味子,則為補氣固表,助益陰血生化之品。諸藥合用,共奏益陰生血,養筋通絡之功。」
傳統服藥法
熟地1兩,茱萸5錢,白朮5錢,白芍5錢,麥冬5錢,人參3錢,白芥子3錢,五味子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麻痺四肢麻痺癱瘓多痰口角自動會流口水
相同名稱方劑
益陰生血湯,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熟地1兩,茱萸5錢,白朮5錢,白芍5錢,麥冬5錢,人參3錢,白芥子3錢,五味子5分。 主治:血虛不能養筋,左手半邊不仁,語言謇澀,口角流涎。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