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潤燥丸

YI QI RUN Z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5%
大腸經 15%
脾經 13%
心經 10%
腎經 10%
小腸經 6%
胃經 6%
膀胱經 3%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益氣潤燥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方中以熟地黃為主藥,可補益氣血,改善氣虛、血燥所致的症狀。
  2. 潤燥生津:熟地黃能滋陰潤燥,對於氣虛津傷所致的口乾咽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有緩解作用。配合其他滋陰潤燥藥物,可共同達到潤燥生津的效果。

益氣潤燥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之效。對於因燥邪犯肺導致的咳嗽、痰少、咽乾等症狀,杏仁能起到潤肺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
  2. 清熱降火:杏仁還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能夠清解肺熱,對於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黃、口乾舌燥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益氣潤燥丸中加入杏仁,不僅可以潤肺止咳,還能夠清熱降火,有助於改善因燥邪犯肺引起的各種症狀。

益氣潤燥丸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在於其 行氣消積、寬中散結 之效,可輔助藥方達到以下目的:

  1. 疏肝理氣: 枳殼味苦、性寒,入肝經,可疏肝解鬱,緩解因肝氣鬱結而引起的胸悶、腹脹等症狀,有助於提升藥方整體的氣機運行。
  2. 消食積滯: 枳殼亦可消食積滯,對於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導致的食積停滯,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因此,枳殼在益氣潤燥丸中起到了行氣消積、寬中散結 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有助於達到益氣潤燥、舒緩症狀的功效。

益氣潤燥丸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燥濕:橘紅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止咳之效。方中加入橘紅,可幫助理氣開鬱,促進肺氣宣降,改善因燥邪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
  2. 輔助益氣:橘紅與方中其他藥物如人參、黃芪等合用,可增強益氣健脾之效。橘紅的理氣作用,可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氣血生化,從而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

益氣潤燥丸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 阿膠性甘平,入血分,有補血滋陰、潤燥止渴之功。對於氣虛血燥所致的症狀,如口乾舌燥、皮膚乾燥、面色蒼白等,阿膠能有效改善。
  2. 固本培元: 阿膠具有滋陰補血,固本培元的功效,可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改善氣虛體質,有助於整體康復。

因此,阿膠在益氣潤燥丸方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補氣潤燥、固本培元的效果。

益氣潤燥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潤燥: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肺經,具有滋陰潤燥、補腎壯陽的功效。對於燥邪傷肺引起的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肉蓯蓉能起到潤燥生津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益氣潤燥、止咳化痰的效果。
  • 補腎益氣: 肉蓯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糖等營養成分,能補腎益氣,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氣虛體弱者亦有益。

總之,肉蓯蓉在益氣潤燥丸中,既能滋陰潤燥,又能補腎益氣,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益氣潤燥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氣虛津虧、腸燥便秘等症狀。其配方中包含了多種具有滋補與潤燥功效的中藥材,其中「輕粉」的使用引人關注。「輕粉」即為水銀化合物,因其有毒性,在現代臨床應用中已較少見。在古方中加入輕粉,主要目的在於利用其清熱解毒、利水通便的作用,輔助改善患者因氣血兩虛所導致的腸道功能障礙。然而,由於輕粉中含有重金屬成分,長期或過量服用會對肝腎造成損害,甚至引發中毒反應。因此,在當代中醫臨床實踐中,針對此類含有輕粉的古方,多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其他安全有效的藥材替代,確保療效同時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在使用任何含輕粉的中藥方時,應嚴格遵循醫囑,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監控可能的副作用。

益氣潤燥丸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能疏散風邪,清熱解表,且兼具止癢作用。該方劑主治燥熱傷津,氣血不足,導致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荊芥的加入,可以幫助疏散體內鬱熱,促進氣血運行,滋潤肌膚,從而達到潤燥止癢的效果。

益氣潤燥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潤燥生津: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的功效。益氣潤燥丸主要針對氣虛血燥,津液不足的症狀,當歸可補血滋陰,改善血虛所致的皮膚乾燥、口乾舌燥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當歸性溫,可調和方劑中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過寒損陽。同時,當歸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其他藥材的吸收和發揮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益氣潤燥丸

組成: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阿膠:補血,補氣,滋陰,止血。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

  •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

  • 輕粉:化腐生肌。

主治功效:

  • 陰虛便祕:由於陰液不足,腸道失於濡潤,大便乾燥,排便困難。

  • 氣脫裏急後重:由於氣虛下陷,腸道失於溫煦,大便稀溏,肛門灼熱,有便意但排不盡。

  • 作惡乾嘔:由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但不吐出任何東西。

  • 渴而索水:由於陰液不足,津液耗傷,口乾舌燥,想喝水。

  • 飲食不進:由於胃氣虛弱,運化失常,飲食難以消化吸收,不想吃東西。

功效與作用:

  • 補益氣血:益氣潤燥丸中的當歸、阿膠、熟地黃等成分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能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心悸氣短、失眠多夢等。

  • 滋陰潤燥:益氣潤燥丸中的熟地黃、阿膠、荊芥等成分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改善陰虛燥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大便乾燥、皮膚瘙癢等。

  • 理氣化痰:益氣潤燥丸中的枳殼、橘紅等成分具有理氣化痰的功效,能改善氣滯痰凝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胸悶氣短、咳嗽痰多、噁心嘔吐等。

  • 止咳平喘:益氣潤燥丸中的杏仁、橘紅等成分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能改善肺氣虛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咳嗽氣喘、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

  • 清熱解毒:益氣潤燥丸中的荊芥、輕粉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改善熱毒蘊結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咽喉腫痛、口瘡、皮膚瘙癢等。

  • 活血化瘀:益氣潤燥丸中的當歸、阿膠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瘀血阻滯引起的各種症狀,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

適用人羣:

  • 陰虛燥熱體質的人。

  • 氣血不足的人。

  • 肺氣虛弱的人。

  • 脾胃虛弱的人。

  • 肝腎陰虛的人。

禁忌人羣:

  • 孕婦。

  • 兒童。

  • 服用其他藥物的人。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粒,一日2次。

注意事項:

  • 本品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品期間,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服用本品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服用本品期間,應保持大便通暢。

  • 服用本品期間,應注意觀察病情,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

傳統服藥法


熟地6兩,杏仁(炒,去皮尖)2兩5錢,枳殼(炒)2兩5錢,橘紅2兩5錢,阿膠(炒)半兩,蓯蓉半兩,蘇子1兩,荊芥1兩,當歸3兩。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80-90丸,空心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心肌梗塞低血壓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益氣潤燥丸, 出處:《證治寶鑑》卷七。 組成:熟地6兩,杏仁(炒,去皮尖)2兩5錢,枳殼(炒)2兩5錢,橘紅2兩5錢,阿膠(炒)半兩,蓯蓉半兩,蘇子1兩,荊芥1兩,當歸3兩。 主治:陰虛便秘,氣脫裏急後重,作惡乾嘔,渴而索水,飲食不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