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補地黃丸
NEI BU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內補地黃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補腎: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之效。對於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口乾舌燥、盜汗等症狀,生地黃能有效滋陰補腎,緩解症狀。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能清熱涼血,對於熱病、血熱所致的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生地黃能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緩解症狀。
內補地黃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助陽,補腎助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助陽、補腎助陽之效。地黃性寒,長期服用易傷陽氣,加入肉桂可溫補脾腎,避免寒涼之性損傷陽氣,使補腎效果更佳。
- 溫通氣血,引藥入腎: 肉桂辛溫走竄,能溫通氣血,促進血液循環,並能引藥入腎,提高藥效。地黃補腎滋陰,但性寒黏膩,加入肉桂可使其溫通氣血,更易於進入腎臟,發揮補腎滋陰的功效。
內補地黃丸中加入防風,主要是為了 緩解滋陰藥的寒性。
地黃為滋陰補血要藥,性寒,長期服用容易造成脾胃虛寒,出現腹痛、泄瀉等症狀。而防風性微溫,能 溫陽散寒、祛風止痛,與地黃配伍,可 調節藥性,避免寒性過盛,更好地發揮滋陰補腎的功效。
此外,防風還有 疏風解表 的功效,能 防止外邪侵襲,保護身體,使藥效更持久。
內補地黃丸是傳統中醫用於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的經典方劑。在方中加入烏頭,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烏頭,性熱味辛,有大毒,善於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此藥在內補地黃丸中的應用,正是遵循了「反佐法」的原則,即以藥物之偏性來制約主藥之偏性,達到平衡調和的目的。
在內補地黃丸中,熟地黃、山茱萸等滋陰補腎之品為主,易致滋膩,而烏頭之熱能防其過涼,助其行氣活血,使整體方劑補而不滯,滋而不膩。同時,烏頭的用量極小,並經過炮製減毒,既可增強藥效,又避免了毒性反應,體現了中醫「以毒攻毒」、「寒者熱之」的治療智慧。這種配伍,彰顯了中醫藥學的精妙與深邃,也反映了古人對於藥物性質及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
內補地黃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地黃滋陰補血,但容易造成血瘀,而川芎可以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地黃滋陰補血的同時造成血瘀,從而增強補血效果。
- 引藥入血:川芎氣味芳香,能引藥入血,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利用,使藥效更佳。在地黃丸中,川芎可以促進地黃等滋陰藥材的吸收,加強其補血滋陰的效果。
內補地黃丸方中加入桃仁,乃取其活血化瘀之效。
- 活血化瘀: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功。地黃丸為滋陰補腎之劑,而血為陰之精華,故加入桃仁有助於活血化瘀,促進陰血生化,使滋陰之力更顯著。
- 改善瘀血阻滯:地黃丸常用於腎陰虛所致的症狀,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而瘀血阻滯則會加重這些症狀。桃仁可活血化瘀,改善瘀血阻滯,進一步提高地黃丸的療效。
內補地黃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引火歸源: 地黃滋陰補腎,但過於滋膩,易致濕滯。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引火歸源的作用,能將地黃的陰氣引導至腎經,避免滋膩生濕,使補腎效果更加顯著。
- 活血通絡: 川牛膝善於活血通絡,可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配合地黃滋腎,從根本上改善腎氣不足,促進整體血液循環,增強補腎效果。
內補地黃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生津,益胃生津: 石斛性味甘寒,歸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益胃生津之效。內補地黃丸以滋陰補腎為主,石斛的加入可加強補腎陰,生津潤燥之功,使補腎效果更佳,且可緩解地黃丸滋陰偏寒之弊。
- 補虛健脾,延緩衰老: 石斛亦具有補虛健脾、延緩衰老的作用。內補地黃丸常用於腎陰不足、精血虧虛等症,石斛的加入可以增強補益作用,並有助於改善因腎虛導致的脾胃虛弱,起到整體調和的作用。
內補地黃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有助於溫補腎陽。地黃滋陰,若單用容易寒涼,加入乾薑可避免陰寒過盛,有助於陰陽平衡,促進藥效發揮。
其二,乾薑辛溫,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地黃滋陰,容易造成氣血不足,加入乾薑可溫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使地黃的滋陰作用更加有效。
總之,乾薑在內補地黃丸中起到溫補腎陽、平衡陰陽、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與地黃相輔相成,提升藥效。
主治功效
內補地黃丸 方劑組成與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內補地黃丸 」,主要成分是:生地黃,肉桂,防風,烏頭,川芎,桃仁,川牛膝,石斛,乾薑, 主治功效是:身體虛弱、消瘦無力,不思飲食,五臟六腑都很虛寒。
牛膝
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牛膝最突出的功效是強筋骨,尤其以懷牛膝為良品。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牛膝利水滲濕,利尿消腫,可治淋證、小便不利等症。牛膝活血止痛,能緩解頭痛、肌肉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牛膝通經,舒筋活絡,能緩解經痛。牛膝清熱利尿,能治肝陽上亢,眩暈,胃火上炎,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滋陰,有引火(血)下行之效,故可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及胃火上炎之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適用於腰膝酸軟、筋骨疼痛、腎虛、肝血不足、月經不調、產後血虛等症。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乾薑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石斛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乾煩渴、胃陰不足、胃痛乾嘔、肺燥乾咳、虛熱不退、陰傷目暗、腰膝軟弱、氣血虛、乏力疲勞、腎精虧虛、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遺精滑精等症狀。
桃仁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桃仁常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病症。
烏頭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總結:
中藥方劑「 內補地黃丸 」,主要成分是:生地黃,肉桂,防風,烏頭,川芎,桃仁,川牛膝,石斛,乾薑, 主治功效是:身體虛弱、消瘦無力,不思飲食,五臟六腑都很虛寒。
傳統服藥法
熟乾地黃(焙)3分,桂(去粗皮)3分,防風(去叉)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芎藭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炒,別研)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石斛(去根)半兩,乾薑(炮裂)半兩。
上九味藥除桃仁外,搗羅為末,與桃仁相和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溫酒送下,空心、日午、夜臥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內補地黃丸具有滋陰補腎、溫經散寒的功效,適合虛勞瘦羸、不進食、臟腑虛冷等症狀。但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內補地黃丸,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熟地、歸身、白芍、生地、玄參、知母、川柏、山藥、萸肉、甘杞子、淡蓯蓉。 主治:秋燥,燥在血脈,血虛生風證。
內補地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熟乾地黃(焙)3分,桂(去粗皮)3分,防風(去叉)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川芎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炒,别研)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石斛(去根)半兩,乾薑(炮裂)半兩。 主治:虛勞瘦羸,不進食,臟腑虛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