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葦莖湯

魚腥葦莖湯

YU XING WEI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4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胃經 18%
心經 14%
肝經 11%
大腸經 11%
脾經 10%
腎經 4%
膽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魚腥葦莖湯中包含魚腥草,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魚腥草性寒涼,味辛,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抑制細菌生長,有效抵抗炎症。此外,魚腥草還可促進尿液排出,幫助消除體內毒素,對於熱毒壅盛、水濕停滯所致的疾病,如肺熱咳嗽、泌尿系感染等,均有較好療效。

因此,魚腥草的加入,有助於增強魚腥葦莖湯的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魚腥草莖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薏苡仁性涼味甘,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滲濕的功效。與魚腥草、蘆根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清熱利濕的效果,適用於濕熱內蘊所致的濕疹、水腫等症。
  2. 健脾益胃:薏苡仁亦能健脾益胃,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與魚腥草莖湯中其他藥材配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體質,促進疾病康復。

魚腥草莖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的消散。魚腥草莖湯主要針對濕熱瘀阻導致的病症,而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幫助清除濕熱瘀阻,緩解病症。
  2. 潤腸通便:桃仁也具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毒素,改善便祕情況。魚腥草莖湯在治療濕熱瘀阻的同時,也會導致腸道功能失調,而桃仁的潤腸通便作用可以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排泄。

魚腥草莖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魚腥草莖湯本身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而金銀花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兩者藥性相輔相成,共同增強清熱解毒效果,對於熱毒壅盛、風熱感冒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增強藥效:金銀花味甘性寒,入肺經,能清熱解毒,並能引導魚腥草莖湯的藥力直達肺部,使藥效更佳,更好地發揮其抗菌消炎、利咽止咳的作用。

魚腥草莖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平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效,可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緩解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魚腥草莖性寒味辛,善於清熱解毒,與桔梗搭配,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病症。
  2. 利氣通絡:桔梗兼具利氣通絡的作用,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改善魚腥草莖的藥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魚腥草莖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 魚腥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而黃芩亦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對於熱毒壅盛、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療效顯著。

二、涼血止血: 魚腥草有涼血止血的作用,而黃芩亦可涼血止血,兼具清熱解毒之效。二者配伍,相輔相成,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等,有較佳的療效。

魚腥葦莖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魚腥草性寒涼,葦莖性平,甘草性甘平,加入甘草能調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減少副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更容易被人體接受。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止咳、潤肺等功效,與魚腥草、葦莖等藥材配伍,可以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例如,甘草能緩解魚腥草引起的胃腸不適,並增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魚腥葦莖湯主治「肺癰(熱毒壅肺,血瘀成癰型)」,屬中醫外科癰瘍範疇。肺癰指肺葉生瘡,化膿成癰,症見咳吐腥臭膿痰、胸痛、發熱等,其病機核心為「熱毒壅肺,血瘀肉腐」。此方承襲《千金要方》葦莖湯之基礎,強化清熱解毒、化瘀排膿之力,專攻熱毒熾盛、痰瘀互結之證。

關鍵病機與對應症狀

  1. 熱毒壅肺:高熱煩渴、痰黃稠如膿、腥臭難聞。
  2. 血瘀成癰:胸痛固定拒按、咯痰帶血或如米粥。
  3. 痰濁阻肺:氣逆咳喘、胸悶氣促。

古代醫家認為,肺癰若不及時清解熱毒、化瘀排膿,易致癰潰內陷,故本方以大劑清熱藥配合活血排膿之品,截斷病勢。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核心藥物配伍

  1. 清熱解毒主力

    • 魚腥草、銀花:魚腥草為肺癰要藥,善清肺熱、解癰毒;銀花透熱達表,共遏熱毒蔓延。
    • 黃芩、紅藤:黃芩瀉上焦實火,紅藤活血解毒,針對熱毒瘀結。
  2. 化痰排膿基礎(源自葦莖湯架構)

    • 葦莖(蘆根):甘寒輕浮,清肺泄熱兼生津,防熱傷陰。
    • 冬瓜仁、苡仁:利濕排膿,導痰濁從下焦而解。
    • 桃仁:破血行瘀,通絡散結,助消癰腫。
  3. 宣肺調氣樞紐

    • 桔梗:開提肺氣,載藥上行,並促膿痰排出。
  4. 佐使調和

    • 甘草:緩和藥性,解毒並調和諸藥。

(2)加減法之深層邏輯

  • 強化清熱解毒:加連翹、蒲公英、敗醬草等,針對熱毒極盛,形成「包圍剿滅」之勢。
  • 瀉火化痰:黃連、山梔直折火勢;桑白皮、膽南星瀉肺化痰,用於痰熱膠結。
  • 瘀重必活血:若胸痛劇烈、痰夾紫黑血塊,可增丹參、赤芍等加強化瘀。

(3)治療原理總括

此方以「清、化、宣、排」為綱:

  • 清熱解毒直挫病源,防熱毒內陷。
  • 活血化瘀疏通肺絡,阻斷癰瘍形成。
  • 化痰排膿給邪出路,兼護肺陰。
    全方標本兼顧,既針對已成之癰,亦阻滯未成之膿,體現中醫「既病防變」之思維。

總結

魚腥葦莖湯是肺癰治療的經典變方,融合清解、化瘀、排膿三法,其組方嚴謹契合「熱毒瘀」病機,加減靈活可延伸至現代「肺膿瘍」「支氣管擴張伴感染」等病症,展現中醫異病同治之智慧。

傳統服藥法


魚腥草30克,葦莖30克,冬瓜仁 30克,苡仁30克,桃仁9克,銀花30克,桔梗9克,黃芩12克,紅藤15克,甘草6克。
上方治肺癰可酌加連翹、蒲公英、敗醬草、紫花地丁等清熱解毒藥;熱盛煩躁,咯痰黃稠、惡臭,可加黃連、山梔、桑白皮、地骨皮、海蛤殼、淡竹瀝、膽南星以清熱化痰;熱毒瘀結,痰味腥臭
清熱解毒,化瘀消癰。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魚腥葦莖湯性寒,體虛、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魚腥葦莖湯, 出處:《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 組成:魚腥草30g,葦莖30g,冬瓜仁30g,苡仁30g,桃仁9g,銀花30g,桔梗9g,黃芩12g,紅藤15g,甘草6g。 主治:清熱解毒,化瘀消癰。主治:肺癰(熱毒壅肺,血瘀成癰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