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款花湯中包含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藥性互補: 款冬花性溫、味甘,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能發揮協同作用,加強療效。例如,若方劑中含有清熱解毒的藥材,款冬花則可緩解其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
- 針對病症: 款冬花主要針對肺虛久咳、痰多喘促等病症。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此類疾病,則款冬花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滋陰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總而言之,款冬花在款花湯中的存在,是基於其藥性與病症的契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款花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性之功效。款花湯中可能包含一些較為寒涼或燥烈的藥材,添加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甘草可以提高其他藥材的吸收率,並減輕其副作用,從而提升治療效果。
款花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排膿的功效。款花湯主治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桔梗可宣散肺氣,利咽消腫,使痰液易於排出,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效果。
- 助藥力達肺:桔梗具有開宣肺氣,引藥上行的作用,能使藥力更好地到達肺部,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款花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薏苡仁性涼,味甘淡,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的功效。款花湯本身以清熱利溼爲主,加入薏苡仁可加強利水消腫之效,幫助排出體內溼氣,緩解水腫症狀。
- 清熱解毒:薏苡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溼疹、痤瘡等。款花湯中常加入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薏苡仁的加入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款花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專攻「肺癰」,其典型症狀包括:
- 咳嗽胸滿:肺氣壅滯,膿痰蓄積,胸中氣機受阻。
- 振寒脈數:熱毒熾盛,正邪交爭,故見寒戰而脈象急速。
- 咽乾大渴:肺熱灼津,陰液耗傷,上焦燥熱。
- 濁唾腥臭:熱毒腐肉成膿,痰穢帶腐敗氣味。
- 吐膿如粥:病深日久,肺絡潰破,排出膿血穢物。
此證屬肺癰潰膿期,熱毒未盡而氣陰已傷,需清熱排膿、止咳平喘兼顧。
方劑組成邏輯解析
款冬花(款花)
- 用量最重(一兩五錢)為君藥,性溫潤,專入肺經。
- 止咳化痰:治肺逆咳嗽,尤宜久咳痰稠。
- 潤肺下氣:緩解胸滿氣逆,助膿痰排出。
桔梗
- 用量次重(二兩)為臣藥,性平上行。
- 宣肺排膿:提壺揭蓋,開泄肺氣,促膿痰外吐。
- 利咽解毒:緩解咽乾,載藥上行至病所。
薏苡仁
- 用量一兩,性涼淡滲。
- 清熱排膿:滲濕化濁,引肺中濕熱膿毒下行。
- 健脾護胃:防苦寒傷中,兼顧久病脾弱。
炙甘草
- 用量一兩,甘緩調和。
- 益氣和中:補肺脾之氣,助正氣托毒外出。
- 緩急止咳:協同款花平喘,調和諸藥寒溫。
治療原理推論
- 攻補兼施:款花、桔梗宣通肺竅以排膿,薏苡仁清熱滲濕;炙甘草扶正,防祛邪傷陰。
- 升降相因:桔梗升提肺氣,薏苡仁降濁,一升一降復肺氣機。
- 潤燥並行:款花溫潤制薏苡仁之涼燥,炙甘草滋液緩急。
此方契合肺癰「熱、毒、瘀、虛」病機,以排膿為要,兼顧止咳生津,體現「膿成當排」之治則。
傳統服藥法
款花1兩5錢(去梗),甘草1兩(炙),桔梗2兩,薏苡仁1兩。
上作10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不宜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款花湯,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五。 組成:款花、五味子、麻黃、杏仁(去皮尖)、甘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久嗽。
款花湯,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組成:款花1兩5錢(去梗),甘草1兩(炙),桔梗2兩,薏苡仁1兩。 主治:肺癰。嗽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大渴,時出濁唾腥臭,日久吐膿如粳米粥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