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瘀清火止痛湯

SAN YU QING HUO ZHI T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5%
脾經 14%
肺經 13%
胃經 12%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大腸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腎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行氣止痛: 川楝子性苦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其能疏肝理氣,解除瘀血阻滯,緩解疼痛,適用於瘀血阻絡、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2. 清熱解毒: 川楝子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以清解熱毒,消腫止痛。對於因熱毒內蘊、血瘀凝滯所致的腫痛,川楝子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綜上,川楝子在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可以發揮行氣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起到散瘀清火止痛的作用。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2. 清熱解毒: 延胡索同時具有一定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緩解因熱毒內蘊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延胡索在散瘀清火止痛湯中,起到活血化瘀、止痛和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因瘀血阻滯、熱毒內蘊引起的疼痛症狀,並促進損傷部位的恢復。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瘀血導致的疼痛,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散瘀,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制約藥性,協調配伍: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可能含有其他較溫燥的藥材,黃連的寒性可以起到制約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達到藥性協調,使藥效更為平和。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止痛: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瘀滯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燒傷燙傷等,梔子可有效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緩解疼痛症狀。
  2. 降火解毒,消腫止痛:梔子能降火解毒,對於因熱毒導致的紅腫疼痛,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梔子可有效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包含丹參,主要是因為丹參具備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活血化瘀:丹參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2. 清熱解毒:丹參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消除炎症,緩解疼痛。對於熱毒瘀阻、疼痛難忍的症狀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丹參在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止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 香附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之效。對於瘀血阻滯經絡、氣血不通導致的疼痛,香附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香附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清熱涼血,消散瘀血熱毒,對於熱毒瘀滯所致的疼痛,香附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散瘀清火止痛湯加入香附,能有效地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達到止痛散瘀的效果。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消腫止痛: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腫止痛之功效。方中因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而致腫痛,半夏可化瘀消腫,緩解疼痛。
  2. 和胃止嘔: 半夏能降逆止嘔,可緩解因瘀血阻滯或外傷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症狀。同時,半夏還能健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幫助機體恢復。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活血化瘀: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肝、肺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桃仁,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減輕疼痛。
  2. 清熱解毒:桃仁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幫助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清熱止痛的效果。

因此,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桃仁,可發揮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熱毒壅盛所致的疼痛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的功效。方中加入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補血養血: 當歸能補血養血,改善血液品質,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止痛效果。

因此,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當歸,既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又能補血養血改善機體狀況,從而達到散瘀清火止痛的效果。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鬱金性味辛、苦、涼,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鬱金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炎症反應,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疼痛,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

總之,鬱金在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可以發揮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止痛等多重功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高良薑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對於瘀血阻滯經絡,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高良薑可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高良薑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相輔相成。例如,高良薑與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材配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態。與清熱解毒的藥材配合,可以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散瘀清火止痛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瘀血阻滯常伴隨局部腫脹,澤瀉能利水消腫,有助於疏通瘀血,減輕疼痛。
  2. 清熱解毒: 澤瀉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瘀結導致的疼痛,具有輔助清熱解毒之效。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能更有效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散瘀清火止痛湯」,以川楝子、延胡索、黃連、梔子、丹參、香附、半夏、桃仁、當歸、鬱金、高良薑、澤瀉等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瘀血、熱毒、疼痛等病症。

川楝子性溫味苦,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川楝子含有川楝素、香豆精、乙酸香豆精等成分,具有舒緩肌肉痙攣、改善膽汁分泌和促進腸胃蠕動之效。

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延胡索可以活血行氣、鎮痛、麻醉,治療各種疼痛。亦可疏肝理氣,用於婦女痛經、產後瘀滯腹痛。其破血消癥的功效可改善經血不調、痛經等症狀。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活血化瘀方面,丹參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凝固。止血方面,丹參可增強止血活性、促進傷口癒合。調經方面,丹參可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緩解經期不適。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鬱金中藥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等。鬱金辛散性味有助於活血止痛、行氣解鬱。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澤瀉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川楝子(去核)2錢,元胡索2錢,黃連(薑汁炒)8分,山梔仁(炒)1錢5分或23錢,紫丹參3錢,香附米(4制)2錢,法半夏2錢,桃仁泥1錢,當歸尾2錢,川鬱金1錢,高良薑35分,建澤瀉2錢。
水煎服。服2-3劑必經行痛止而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臨床應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2. 本方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因此有實熱症狀的患者慎用。
  3. 本方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因此有水腫症狀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散瘀清火止痛湯, 出處:《夀世新編》卷下。 組成:川楝子(去核)2錢,元胡索2錢,黃連(薑汁炒)8分,山梔仁(炒)1錢5分或2-3錢,紫丹參3錢,香附米(4制)2錢,法半夏2錢,桃仁泥1錢,當歸尾2錢,川鬱金1錢,高良薑3-5分,建澤瀉2錢。 主治:瘀挾鬱火,心胃疼痛,脘中脹悶,不可按捫或嘔吐紫黑血塊,倒經逆行,或心中滾熱,嘔吐不食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