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湯

桑寄生湯

SANG JI SH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孕集補遺》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21%
腎經 16%
脾經 16%
肺經 5%
胃經 5%
膽經 4%
心包經 4%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桑寄生湯中以「桑寄生」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1. 藥性相合: 桑寄生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此方主要針對肝腎不足、筋骨痠痛、風濕痺痛等症狀,桑寄生藥性與方劑功效相合,能發揮協同作用。
  2. 主治病證: 桑寄生湯常用於治療腰膝痠軟、風濕痺痛、筋骨不健等病症,而桑寄生本身也具有這些功效,能有效改善病症,提高治療效果。

因此,桑寄生湯中以桑寄生為主要藥材,不僅是因其藥性與方劑功效相合,更因其主治病證與方劑治療目的相一致,能充分發揮藥效。

桑寄生湯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肝腎,強筋骨: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之功效。桑寄生善於補肝腎,且有祛風濕的作用,與續斷合用,可加強補益肝腎、強筋骨之效,對於肝腎不足、筋骨不健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桑寄生偏於補益肝腎,而續斷則兼具補益肝腎和祛風濕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發揮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從而提高桑寄生湯的整體療效。

桑寄生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肝腎,滋陰養血:桑寄生擅長補肝腎,但其性偏溫燥,容易耗傷陰血。熟地黃性寒,可滋陰補血,與桑寄生相配,可起到滋陰降火,補益肝腎的作用,避免單獨使用桑寄生造成的陰虛燥熱。
  2. 協同功效,增強療效:桑寄生善於治療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等症狀,而熟地黃則能補益精血,強健筋骨。兩者合用,可 增強補益肝腎、祛風除濕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桑寄生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扶正:桑寄生性寒,擅長祛風濕、活血通絡,但其寒性易傷陽氣。人參性溫,味甘,能補氣益血,溫陽扶正,與桑寄生相配,可平衡其寒性,防止其過於寒涼,損傷正氣,並增強其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之功效。
  2. 調和藥性:桑寄生善於治療風濕痺痛、腰膝酸軟等症,但其單味藥使用時,可能導致氣血不足。人參能補氣生血,與桑寄生相配,可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單味藥的副作用,並使藥效更佳。

桑寄生湯中加入白朮,主要考量其補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

桑寄生湯主要功效為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但其藥性偏寒涼,可能導致脾胃虛寒,影響藥效吸收。白朮能補脾益氣,健運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進而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同時,白朮也能燥濕利水,協同桑寄生祛除體內濕氣,更有利於治療風濕痹痛。

桑寄生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絡:桑寄生以補肝腎、強筋骨著稱,但其性偏溫燥,易致血瘀。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可緩解桑寄生可能造成的瘀血阻滯,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
  2. 引藥入肝腎:桑寄生入肝腎經,川芎亦入肝經,且辛味能上行,有助於引導桑寄生藥力直達肝腎,增強其補肝腎、強筋骨的效果。

因此,川芎在桑寄生湯中起著活血通絡、引藥入肝腎的關鍵作用,與桑寄生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桑寄生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氣血循環: 桑寄生性寒,善治風濕痹痛,但其偏於涼血,易傷正氣。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補桑寄生之不足,溫陽助陽,促進氣血流通,使藥力更好地發揮。
  2. 滋養肝腎,增強藥效: 桑寄生善於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目眩等症狀。當歸入肝腎經,有滋養肝腎、補血潤燥的作用,可增強桑寄生滋補肝腎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桑寄生湯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以補其不足,更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全面地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桑寄生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妊娠氣血兩虛,下血不止,胎動欲下」,為治療孕婦因氣血不足導致胎元不穩的經典方。其病機核心在於:

  1. 氣虛:脾虛不能統血,氣弱無以固胎,故見下血不止、胎動欲墜。
  2. 血虛:陰血虧損,不足以養胎,加劇胎元不固,甚至可能因失血過多而危及母胎。
  3. 衝任不固:氣血雙虛導致衝任二脈失於攝納,進一步引發出血與胎動不安。

方中以補益氣血為主,佐以止血安胎,標本兼顧,旨在恢復氣血以固胎元。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補氣血

    • 人參、白朮:大補元氣、健脾益氣,增強統血攝胎之力,針對氣虛之本。
    • 熟地、當歸、川芎(四物湯之簡化):補血養血,滋養胎元,其中當歸兼能活血調血,川芎行氣活血,使補而不滯。
  2. 安胎止血

    • 桑寄生(酒炒):補肝腎、強筋骨,傳統視為安胎要藥,尤擅治胎動不安。
    • 川斷(續斷):補肝腎、續筋骨,與桑寄生協同固衝任、止胎漏。
    • 艾葉:溫經止血,暖宮散寒,既能止妊娠下血,又防寒凝傷胎。
  3. 配伍特點

    • 動靜結合:當歸、川芎活血防補藥之壅滯;艾葉、桑寄生偏靜以收澀止血。
    • 肝脾腎同調:人參、白朮健脾益氣,桑寄生、川斷補肝腎,共固衝任二脈。

治療原理總結:通過補氣以攝血、養血以載胎,配合肝腎雙補以固衝任,達到止血安胎之效。全方重在扶正,兼顧止血,符合「氣血充則胎自安」的中醫思路。

傳統服藥法


桑寄生3錢(酒炒),川斷2錢,熟地3錢,人參2錢,白朮2錢,艾1錢,川芎1錢,當歸3錢。
上作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服用桑寄生湯,要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子宮頸炎小便疼痛胎漏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桑寄生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七。 組成:桑寄生、當歸(切,焙)、芎藭、人參、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安胎止痛。主治:妊娠胎動,數損墮者。

桑寄生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組成:桑寄生(炙)1兩,芎藭1兩,艾葉(炙)1兩,當歸(焙)2兩,白膠(炙燥)1兩半。 主治:婦人帶下。

桑寄生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四。 組成:桑上寄生(炙令黃,銼碎)半兩,當歸(炙,銼)1兩半,芎藭(銼)1兩。 主治:妊娠胎漏,淋瀝下血,臍腹疼痛。

桑寄生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五。 組成:桑寄生(銼)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萎蕤1兩,白朮2兩。 主治:妊娠胎萎燥,不能轉動,心中急痛。

桑寄生湯, 出處:《産孕集補遺》。 組成:桑寄生3錢(酒炒),川斷2錢,熟地3錢,人參2錢,白朮2錢,艾1錢,川芎1錢,當歸3錢。 主治:妊娠氣血兩虛,下血不止,胎動欲下。

桑寄生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四。 組成:桑上寄生(銼)1兩,當歸(切,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木通(銼)1兩,生乾地黃(焙)1兩,訶黎勒(炮,取皮)1兩,陳橘皮(去白,炒)1兩,白朮1兩半,芎藭1兩半,莎草根(去毛,炒)半兩,木香1分。 主治:妊娠胎動不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