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爐甘石散」中包含「爐甘石」,其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爐甘石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肌膚,引起瘡瘍、濕疹、痱子等症狀,爐甘石能有效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緩解病症。
- 收斂生肌:爐甘石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外傷、潰瘍、燙傷等引起的皮膚損傷,爐甘石能有效收斂傷口,促進癒合。
因此,爐甘石在「爐甘石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及收斂生肌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皮膚疾病的重要藥材。
爐甘石散中加入文蛤,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效。其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成分,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來毒素的侵襲。
在爐甘石散中,文蛤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協同發揮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效果,對於治療濕熱內蘊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痱子、酒糟鼻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爐甘石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炎症,減少瘙癢和灼熱感。爐甘石散主治濕疹、痱子、皮膚瘙癢等症,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改善症狀。
- 收斂止癢: 黃連的收斂作用能幫助收斂皮膚組織,減少滲出液,緩解皮膚炎症,並起到止癢的效果。爐甘石散中,黃連與爐甘石等藥材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收斂止癢的功效。
爐甘石散中加入五倍子,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收斂止癢:五倍子富含鞣酸,具有收斂作用,能減輕皮膚炎症,緩解搔癢。配合爐甘石的清熱解毒,更能有效抑制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的發展。
- 抑菌消炎:五倍子亦有抑菌功效,能抑制細菌感染,進一步減少皮膚炎症的擴散。此特性與爐甘石的抗菌作用相輔相成,提高治療效果。
因此,五倍子的加入不僅能增強爐甘石散的止癢效果,更能提升其消炎抗菌能力,使之成為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的有效方劑。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爐甘石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陰汗、濕汗」及「陰莖、陰囊潰爛」,即下體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疹、糜爛或潰瘍。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因濕熱下注、局部氣血壅滯,加上汗液浸漬,引發皮膚腐蝕潰爛。爐甘石散外用以清熱燥濕、解毒斂瘡,達到止汗、消炎、生肌的效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爐甘石
- 特性:性平味甘,煅後增強收斂性,經黃連湯淬製更添清熱之力。
- 作用:收濕止癢、斂瘡生肌,直接針對潰爛創面,吸附滲液並促進修復。
2. 臣藥:黃連、黃柏
- 黃連(重用2錢):大苦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尤其善治濕熱瘡瘍。
- 黃柏(1錢):走下焦,瀉腎火、除下焦濕熱,與黃連協同強化清熱效果。
兩者共奏清解濕熱之效,從病因上抑制局部炎症。
3. 佐藥:輕粉、韶粉
- 輕粉(1錢):辛寒有毒,攻毒殺蟲,傳統用於頑癬潰瘡,對腐肉寄生蟲有效。
- 韶粉(2錢,即鉛粉):外用收斂防腐,抑制分泌物,但需注意毒性。
此類礦物藥助爐甘石加強乾燥潰面、殺菌防腐之力。
4. 使藥:冰片
- 冰片(3分):辛涼走竄,能透皮引藥深入,清熱止痛,並緩解瘙癢灼熱感。
加減方的潛在邏輯
若加入龍骨、血竭、孩兒茶、人中白:
- 龍骨:增斂瘡止血之效。
- 血竭、孩兒茶:促進創面癒合,活血生肌。
- 人中白:清熱降火,針對腐潰惡瘡。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清熱燥濕」為本,結合「解毒殺蟲」與「收斂生肌」:
- 濕熱並治:黃連、黃柏清熱,爐甘石、韶粉吸濕,切斷濕熱病理基礎。
- 去腐生新:輕粉攻毒去腐,冰片透藥達裏,促進新組織生長。
- 標本兼顧:既消炎止癢治標(如冰片緩解症狀),又通過燥濕治本(如黃連除濕熱)。
適用範疇
符合中醫「濕瘡」「繡球風」等描述,現代可類比於陰囊濕疹、念珠菌感染或接觸性皮炎。其組方體現了「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通過局部用藥調節氣血濕熱失衡。
傳統服藥法
輕粉1錢,黃柏1錢,黃連2錢,韶粉2錢,爐甘石2錢(火煅,黃連湯淬數次),冰片3分(一方有龍骨、人中白、血竭、孩兒茶)。
上為末。
苦茶洗淨,乾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爐甘石散,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爐甘石4錢,黃柏,黃連1錢,莽草6枚,漢土5分。 主治:諸眼病。
爐甘石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十六。 組成:爐甘石(綠色者,煅)1兩,真蛤粉半兩,黃連半兩,五倍子半兩。 主治:陰汗,濕汗及陰莖、陰囊潰爛。
爐甘石散, 出處:《濟生》卷五。 組成:爐甘石半斤(用黃連4兩如豆大,于銀石器內煮一伏時,去黃連,取石研),腦子(别研)2錢半。 主治:一切目疾,不問得疾之因者。
爐甘石散,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爐甘石1錢,片腦1分,黃連2分半。 主治:療濕熱,平風爛,住痛,明目去翳,退赤除風。主治:一切外障,白睛傷破,爛弦風眼。
爐甘石散, 出處:《瘍科選粹》卷四。 組成:輕粉1錢,黃柏1錢,黃連2錢,韶粉2錢,爐甘石2錢(火煅,黃連湯淬數次),冰片3分(一方有龍骨、人中白、血竭、孩兒茶)。 主治:下疳。
爐甘石散,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三。 組成:爐甘石不拘多少(先用童便煅7次,次用黃連濃煎汁煅7次,次用谷雨前茶濃煎煅7次,又并三汁餘者1次,再煅3次,然後安放地上1宿,出火氣)。 主治:爛風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