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散。

光明散。

GUANG MING SAN 。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8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22%
肺經 11%
心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11%
膽經 11%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光明散中加入爐甘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爐甘石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其可有效抑制皮膚炎症,減輕紅腫、瘙癢等症狀,對於因濕熱蘊結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有較好療效。
  2. 收斂生肌: 爐甘石亦具收斂生肌作用,可促進皮膚損傷的癒合,減少滲出,緩解皮膚乾燥、脫屑等問題。

綜上所述,爐甘石在光明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症,促進皮膚健康。

光明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明目: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肝火犯肺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黃連能有效清熱瀉火,消炎止痛,達到明目之效。
  2. 配伍增效:黃連常與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物配伍使用,如菊花、決明子等,共同發揮清肝明目的作用。其苦寒之性,可抑制其他藥物的燥熱之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藥性過於偏寒,導致脾胃受損。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光明散」主治「一切眼疾,不問病因」,顯示此方劑在古代被視為廣效性眼疾外用方。其適應症可能包括:

  1. 目赤腫痛:如急性結膜炎、角膜炎等炎症性眼病。
  2. 翳膜遮睛:角膜混濁、白內障初期等視物模糊症狀。
  3. 眼癢流淚:過敏性或慢性結膜炎。
  4. 眼瞼濕爛:眼瞼緣炎或感染性皮膚病變。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物配伍

  1. 爐甘石(主藥)

    • 性味:甘平,無毒。
    • 傳統功效:收濕止癢、退翳明目,為眼科外用要藥。
    • 科學推論:含碳酸鋅,具收斂作用,可減少分泌物;微細粉末能吸附炎症物質。
  2. 黃連(輔藥)

    • 性味:苦寒。
    • 傳統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科學推論:含小檗鹼,具廣譜抗菌、抗病毒作用,可抑制眼表感染。

製劑工藝邏輯

  1. 黃連水浸提
    • 透過冷水浸泡(非煎煮)保留黃連抗菌成分,避免高溫破壞有效物質。
  2. 爐甘石煅淬
    • 以黃連汁煅製爐甘石,使藥物成分滲入礦物基質,增強協同作用。
  3. 水飛法精製
    • 去除雜質,提高粉末細度,使藥液能均勻附著眼表,減少刺激。
  4. 加入芳香開竅藥
    • 冰片(腦子):辛涼走竄,助藥物穿透角膜屏障。
    • 麝香:活血散結,促進眼周血液循環(後世方或去之,恐刺激)。

治療機轉推論

  1. 抗菌消炎:黃連成分直接作用於微生物感染。
  2. 物理保護:爐甘石形成微保護層,隔絕刺激源。
  3. 促進修復:鋅離子參與角膜上皮代謝,冰片加速藥物吸收。

應用特點

此方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結合:

  • 清熱法(黃連)
  • 礦物藥修復法(爐甘石)
  • 芳香透藥法(冰片、麝香)

適合於實熱型眼疾,對病毒性、細菌性結膜炎或輕度角膜損傷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對深層眼病(如青光眼、視網膜病變)恐效果有限。其製備工藝強調藥物純化與協同,反映古代外用製劑的精細化思維。

傳統服藥法


爐甘石4兩,黃連4兩。
上先將黃連銼細,用新汲水2升,將黃連浸之三四日後,藥味已出,去黃連滓,用汁,將爐甘石火內燃至黃連汁盡了,地上出去火毒,用乳鉢內慢慢細研之,用水半碗,水內飛之,去砂以盡為度,用甘石末4兩,再入乳鉢內細細研之,入腦子1線,麝香1錢,再研細為度。
每用1匙,或點或沸湯泡洗之。一方無麝香,用水煮。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光明散。, 出處:《普濟方》。 組成:爐甘石4兩,黃連4兩。 主治:一切眼疾,不問病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