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爐甘石洗劑」中包含「爐甘石」的原因,主要在於其藥性與功效:
- 清熱解毒: 爐甘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消炎止癢,對於濕疹、皮炎、痱子等皮膚炎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收斂生肌: 爐甘石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對於皮膚損傷、潰瘍等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爐甘石洗劑」中加入爐甘石,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爐甘石洗劑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據古代中醫文獻記載,爐甘石性味甘平,歸肝、胃經,具收濕斂瘡、解毒明目之效,主治濕瘡潰爛不斂、目赤翳障。《本草綱目》載其「止血、消腫毒、生肌、明目」,而氧化鋅(古稱「鋅華」)亦為外用收濕生肌之品。此方劑古法主治「急性無滲出性炎症」「熱痱」「皮膚搔癢」,符合其藥性特點——爐甘石與氧化鋅協同收斂外用,可抑制表淺炎性滲出;甘油潤膚以緩解乾癢,體現「清熱收濕、涼膚止癢」之傳統思路,適用於風熱或濕熱客於肌表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君藥:爐甘石
- 主導消炎收濕,其礦物成分碳酸鋅(煅製後部分轉化為氧化鋅)能吸附滲液,形成保護膜,減少外界刺激。中醫理論中,其「斂瘡」作用可解讀為通過物理性吸附,調節局部濕熱之邪。
臣藥:氧化鋅
- 增強爐甘石收斂效能,現代藥理證實其具輕度抗菌與乾燥作用,與爐甘石共構「收濕護瘡」之基礎,適用於無滲出或微滲出之炎性皮疹。
佐使藥:甘油與添加藥
- 甘油調和藥性,防止礦物粉過度乾燥,維持皮膚屏障;硫磺(古稱「石亭脂」)增設則強化殺蟲止癢,針對疥瘡、癬證;冰片或薄荷辛涼透表,助藥力滲透,符合「熱者寒之」治法,透過局部清涼感抑制搔癢神經傳導。
科學原理與方劑協同
此方呈現「物理-化學協同」機制:
- 物理性防護:爐甘石與氧化鋅微粉覆蓋患處,隔絕摩擦與細菌感染。
- 化學性調節:硫磺抑制微生物代謝,冰片降低局部前列腺素合成,薄荷激活冷覺受體TRPM8以減輕癢覺。
全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思想,針對表淺濕熱或風熱證,以礦物藥為主、植物藥為輔,構成「收斂清熱」之外治體系。
傳統服藥法
爐甘石15克,氧化鋅5克,甘油5毫升。
消炎,清涼,止癢。
冷開水加至100毫升。充分搖勻後,直接外塗,每日多次。
臨用前根據需要可配入5%硫磺或1-2%冰片,或1%薄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爐甘石洗劑, 出處:《外傷科學》。 組成:爐甘石15g,氧化鋅5g,甘油5ml。 主治:消炎,清涼,止癢。主治:各種急性無滲出性炎症,單純性皮膚搔癢,熱痱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