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液膏

虎液膏

HU YE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異授眼科》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21%
腎經 12%
胃經 12%
膀胱經 12%
心經 12%
肺經 9%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虎液膏方劑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心安神: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養心益腎之效。虎液膏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蓮子的加入有助於安神定志,改善睡眠品質,提升藥效。
  2. 健脾益腎:蓮子亦能健脾益腎,補中益氣,對心腎不足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虎液膏常配伍其他滋陰補腎藥物,蓮子的加入可增強補腎效果,協同藥效發揮作用。

虎液膏中包含爐甘石,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燥濕、解毒止癢的功效。

爐甘石為常用中藥,性寒,味甘,歸肺、脾經。其主要成分為碳酸鋅,具有收斂、抑菌、消炎等作用。

在虎液膏中,爐甘石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治療濕疹、皮炎、瘡瘍、痱子等皮膚病,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效果。其收斂作用亦可保護皮膚,預防感染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虎液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虎液膏主治眼疾範疇廣泛,可歸納為四大類:

  1. 內障相關:如迎風冷淚、畏光羞明、視物昏花,屬風寒或肝腎不足所致之內障初期。
  2. 外障實證:如胬肉攀睛(翼狀胬肉)、赤白翳膜(角膜混濁)、爛弦(眼瞼炎),此類多因風熱蘊結或濕毒上攻。
  3. 時行熱毒:時行火眼(急性結膜炎),症見紅腫熱痛,屬疫癘或肝肺火熾。
  4. 久病虛瘀:年久雲翳遮睛(陳舊性角膜瘢痕)、血根攀睛(血管增生性眼病),甚則視力僅辨人影,此為氣血瘀滯、翳障沉痼。

其主治特點在於「分證兌藥」:

  • 依病症配伍不同輔方(如羊腦玉、風麟膏、青龍膏等),強化針對性,體現中醫「同病異治」思想。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析

核心藥物:爐甘石(8兩)

  1. 炮製工藝

    • 童便浸煮:童便性涼降火,咸軟堅,浸49日以去燥性,增清熱消翳之效。
    • 炭火煅製:煅後轉「松花色」,取其質輕浮,上行目竅,且減刺激性。
    • 薑汁煮:薑汁辛散,助藥力穿透翳膜,並制爐甘石寒涼之性,防傷陽氣。
  2. 藥理推論

    • 爐甘石性平,傳統用於收濕止癢、退翳明目。經炮製後,既保留清熱解毒之功(治時行火眼),亦增強化瘀退翳之效(治年久雲翳)。煅後質地細膩,適於點眼,直接作用患處。

配伍邏輯:

  • 治內障:兌羊腦玉(補肝腎)、風麟膏(祛風通絡),推測內障多虛,輔以補瀉兼施。
  • 治外障:兌青龍膏(清肝瀉火)、冰片(辛散開竅),側重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 治急症:兌朱砂(清心降火),針對時行火眼之熱毒熾盛。

治療原理:

  1. 局部作用:爐甘石直接消翳斂瘡,抑制胬肉及翳膜增生。
  2. 整體調節
    • 薑汁辛開,引藥上行,宣通目絡滯氣。
    • 煅製後藥性溫和,避免寒凝瘀血,適合久病夾瘀者。

此方體現「外治之法即內治之理」,透過藥物精製與靈活配伍,兼顧急慢性眼疾之標本。

傳統服藥法


上好羊腦爐甘石8兩(打如蓮子大,1分重為則。用新銅罐盛入童便,浸49日,濾去宿童便,再入新童便煮1柱香久,咬咸酸味,不必再煮;又不可煮老。研為細末,用缸片1大塊,將藥放在上,用硬炭火煅,1柱香久,甘石漸漸轉如松花色,謹慎取起。
上藥取一份,用薑汁煮三次,候乾,細研篩過,另用磁罐盛之,不可出氣。
外用點眼。
原書用本方,治內障迎風冷淚,怕日羞明,昏花者,須兌羊腦玉、風麟、冰片合用;治胬肉扳睛,赤白翳膜爛弦者,須兌羊腦玉、青龍、冰片合用;治時行火眼,須兌羊腦玉、朱砂合用;治年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白內障角膜炎眼睛紅痛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虎液膏,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上好羊腦爐甘石8兩(打如蓮子大,1分重爲則。用新銅罐盛入童便,浸49日,濾去宿童便,再入新童便煮1柱香久,咬鹹酸味,不必再煮;又不可煮老。研爲細末,用缸片1大塊,將藥放在上,用硬炭火煅,1柱香久,甘石漸漸轉如松花色,謹慎取起)。 主治:內障迎風冷淚,怕日羞明,昏花;或胬肉闆睛,赤白翳爛弦;及時行火眼,或年久雲翳遮睛,不能行路,但見人影,如白衣人行,有血根闆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