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燥眼藥

光明燥眼藥

GUANG MING ZAO YAN Y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肺經 29%
肝經 29%
心經 11%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光明燥眼藥方劑中包含爐甘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止癢消腫: 爐甘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燥濕、止癢消腫的功效。對於眼部因熱毒上攻、濕熱蘊結導致的紅腫、癢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收斂生肌,保護眼部: 爐甘石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以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防止眼部損傷加重。同時,爐甘石的粉末性質也使其可以保護眼部,避免外界的刺激和感染。

因此,光明燥眼藥中包含爐甘石,可以有效治療眼部熱毒、濕熱引起的各種炎症,並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

「光明燥眼藥」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冰片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肝火上炎導致的眼紅、眼痛、眼澀、視物模糊等症狀,冰片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眼部不適。
  2. 疏風散熱,開竅明目: 冰片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通絡、疏風散熱的功效。對於風熱上襲、肝經風熱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症狀,冰片能有效疏風散熱,開通經絡,改善視力。

因此,「光明燥眼藥」中加入「冰片」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疏風散熱、開竅明目,達到治療眼疾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光明燥眼藥」,顧名思義,主攻「眼目不清、燥濕明目」之效,所治症狀圍繞風熱與翳障兩大核心。

  1. 風熱上炎:風熱之邪侵襲目竅,引發目赤腫痛、畏光羞明(怕光睜不開眼)、迎風流淚等表證,屬急性炎症反應。
  2. 翳膜遮睛:指角膜混濁或分泌物覆蓋,阻礙視線,可能由肝火上炎或濕熱熏蒸所致,嚴重者視物昏花,新久目疾皆可適用,顯示其兼顧急慢性眼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制甘石(爐甘石)

    • 性平微溫,傳統用於收濕斂瘡、退赤去翳。
    • 現代角度:含氧化鋅,具吸附分泌物、輕微防腐作用,緩解充血,促進角膜修復。
  2. 地栗粉(荸薺粉)

    • 甘寒清熱,生津潤燥。
    • 可能作用:緩解局部灼熱感,輔助甘石清熱,其澱粉質可作為藥粉基質,緩和刺激。
  3. 梅冰片(龍腦冰片)

    • 辛涼走竄,開竅透翳,為眼科要藥。
    • 作用機理:揮發性成分能促進藥物穿透,局部輕微麻醉止癢,改善循環。

配伍特點

  • 燥濕並行:甘石燥濕收澀,地栗潤燥制衡,避免過燥傷陰;冰片為「佐使」,引藥上行,開結散鬱。
  • 標本兼顧:甘石治標(收濕退翳),地栗、冰片清熱透邪治本。全方側重「局部消炎、促進修復」,契合風熱夾濕之病機。

總原理
以礦物藥(甘石)吸附炎性分泌物,植物藥(地栗)清熱緩解黏膜乾燥,芳香藥(冰片)改善局部循環與藥物滲透,三者協同達成「消腫、退翳、明目」之效,適用於外障眼病實證為主的階段。

傳統服藥法


制甘石1兩,地栗粉5錢,梅冰片2錢。
上為細末。
每用少許,早晚點於眼角,合眼靜坐半小時。
忌酒、蔥、大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眼睛怕光容易流眼淚

相同名稱方劑


光明燥眼藥,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 組成:制甘石1兩,地栗粉5錢,梅冰片2錢。 主治:風熱上炎,目紅腫痛,畏光羞明,翳膜遮睛,迎風流淚,視物昏花,一切新久目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