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蘆膏

冰蘆膏

BING L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肝經 29%
脾經 29%
心經 10%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冰蘆膏中包含爐甘石,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爐甘石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
  2. 收斂生肌:爐甘石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能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幫助傷口癒合,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

因此,冰蘆膏中加入爐甘石,能夠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起到清熱解毒、止癢止痛、收斂生肌的作用。

冰蘆膏方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2. 開竅醒神,涼血止血: 冰片能開竅醒神,對於熱邪上擾,神志不清的患者有輔助療效。同時,冰片亦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幫助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

總而言之,冰片在冰蘆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涼血止血的多重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冰蘆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冰蘆膏主治「臁瘡」及「諸瘡久遠不收口者」。臁瘡為下肢慢性潰瘍,多因氣血淤滯、濕熱下注或久病耗傷氣血所致,特徵為瘡口難斂、膿水淋漓。此方外用,針對瘡面腐穢未淨、新肌不生的情況,通過解毒、斂瘡、生肌之功,促進瘡口癒合。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爐甘石(火煅)

    • 性味歸經:甘平,歸胃經。
    • 傳統功效:煅後收澀力強,可解毒明目、收濕止癢、斂瘡生肌。外用治潰瘍不斂、濕疹滲液。煅製後質地細膩,能吸附瘡面滲出物,保持創面乾燥。
    • 本方作用:作為主藥,吸附瘡口膿水,減少感染,並刺激組織修復。
  2. 冰片

    • 性味歸經: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
    • 傳統功效:清香宣散,清熱解毒、防腐生肌、止痛。外用治熱毒瘡腫,能穿透皮膚促進藥物吸收。
    • 本方作用:輔助爐甘石,增強抗菌消炎效果,緩解瘡口疼痛,改善局部氣血淤滯。
  3. 豬棕油(基質)

    • 傳統應用:民間常用動物油脂調藥外敷,具潤膚、黏附作用,幫助藥物延展並覆蓋瘡面,形成保護層。
  4. 茶汁加鹽外洗

    • 茶汁:清熱解毒,收斂瘡面;鹽:殺菌防腐,潔淨創口。先洗後敷,協同增強祛腐生肌之效。

三、治療原理
此方以「斂瘡生肌」為核心,結合爐甘石收濕吸附、冰片透散解毒,形成「清-斂-生」的聯動機制:

  1. 去腐:茶鹽外洗潔淨瘡面,減少腐穢;冰片抗菌,防止熱毒壅滯。
  2. 斂濕:煅爐甘石吸附滲液,改善瘡面濕濁環境,利於新肌生長。
  3. 生肌:冰片辛散活血,促進局部氣血流通;豬油滋潤,保護新生組織。

全方簡潔,針對慢性潰瘡「膿腐未盡、氣血不榮」的病機,通過外治直接作用病灶,體現中醫「祛邪扶正」的瘍科思路。

傳統服藥法


爐甘石(火煅)2兩(為末),冰片2分。
上藥以豬棕油搗成膏。
尤以茶汁加鹽少許洗淨瘡口,敷藥,以膏蓋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冰蘆膏, 出處:《惠直堂方》卷三。 組成:爐甘石(火煅)2兩(爲末),冰片2分。 主治:臁瘡,及諸瘡久遠不收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