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兒茶五倍散為一種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外傷、皮膚病變等症狀。此方劑的組成成分之一為孩兒茶,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血作用的中草藥。孩兒茶之所以被選入兒茶五倍散之中,主要是因其獨特的藥效和在治療相關病症時的顯著療效。
孩兒茶來源於柃木或其近緣植物的葉,經過特殊製程而成,色澤烏黑光亮,質地堅硬如石。在中醫理論中,孩兒茶性味苦澀、微寒,歸肺、胃經,具有很好的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效。對於各種外傷出血、潰瘍久不收口等情況,孩兒茶能夠加速傷口癒合,減少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此外,由於其良好的抗菌性質,還能防止傷口感染,確保治療過程順利進行。
因此,在兒茶五倍散的配方中,孩兒茶是不可或缺的一味重要藥材,通過與其他藥物的配伍使用,共同發揮出更強大的治療效果。
兒茶五倍散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瀉: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腸滑不固引起的腹瀉,五倍子可以收斂腸道,減少分泌物,起到止瀉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五倍子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兒茶五倍散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痢疾等,五倍子可以清熱解毒,輔助其他藥物治療。
總之,五倍子在兒茶五倍散中發揮著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兒茶五倍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冰片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尤其擅長於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痛、外傷腫痛等症狀。
在兒茶五倍散中,冰片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效緩解因風熱外邪侵襲導致的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痛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兒茶五倍散中包含馬錢子,其主要原因如下:
- 增強藥效: 馬錢子性苦寒,入肝經,具有解痙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兒茶、五倍子等相配合,可加強收斂止瀉、止痛止癢的作用,共同發揮治療腹瀉、痢疾、濕疹等疾病的功效。
- 協調藥性: 馬錢子雖毒性較大,但本方中用量極小,且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可相互制約,減少毒性,同時也發揮其獨特的藥效,使藥效更全面,療效更顯著。
兒茶五倍散中加入爐甘石,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癢、消炎止痛的功效。
爐甘石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熱解毒,收斂止癢。對於因濕熱蘊結、蟲毒侵襲導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爐甘石能有效止癢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爐甘石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兒茶五倍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清熱燥濕: 兒茶五倍散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濕疹、瘡瘍等,而黃連味苦寒,善於清熱燥濕,能有效抑制濕熱的蔓延。
- 瀉火解毒: 濕熱日久易化火生毒,導致瘡瘍疼痛,難以癒合。黃連苦寒,能瀉火解毒,清熱止痛,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消除毒素,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黃連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與兒茶五倍散的治療目的相符,使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兒茶五倍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帶狀皰疹」(又稱「蛇串瘡」或「纏腰火丹」),此症在中醫理論中多屬肝膽濕熱、火毒蘊結肌膚所致,臨床表現為皮膚紅斑、簇集水皰、灼熱刺痛等。此方以「外敷」形式直接作用患處,旨在清熱解毒、收斂燥濕、消腫止痛,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用藥思維。
一、組成藥物的傳統功效與配伍邏輯
兒茶(6克)
- 性味苦澀涼,歸心、肺經。
- 傳統功效為收斂止血、生肌斂瘡、清熱解毒。
- 適用於濕瘡潰爛、皮膚潰瘍,能減少滲出、促進創面癒合。
五倍子(6克)
- 性味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
- 傳統功效為斂瘡止血、收濕解毒。
- 外用可治療濕疹、皰疹潰破後滲液,具強收斂性,抑制病毒擴散。
冰片(0.6克)
- 性味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
- 傳統功效為清熱止痛、防腐生肌。
- 外用能穿透皮膚,迅速緩解灼熱疼痛,並助其他藥物成分滲透。
馬錢子(6克)
- 性味苦寒,有大毒,歸肝、脾經。
- 傳統功效為通絡散結、消腫止痛。
- 外用可抑制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但須嚴格控制劑量。
爐甘石粉(6克)
- 性味甘平,歸胃經。
- 傳統功效為收濕止癢、斂瘡生肌。
- 能吸附皮膚滲出液,保護創面,緩解瘙癢。
黃連末(1克)
-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
- 傳統功效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外用針對濕熱火毒,抑制病毒與細菌感染。
二、方劑配伍的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為主:
黃連、兒茶、冰片協同清解火毒,直接抑制帶狀皰疹病毒(中醫稱「濕熱毒邪」)所致的皮膚炎症。收斂燥濕為輔:
五倍子、爐甘石粉吸附滲液、收斂瘡面,減少水皰破潰後糜爛,防止繼發感染。止痛通絡為佐:
馬錢子、冰片活血通絡,麻痹局部神經末梢,緩解劇烈疼痛;兒茶兼有輕微麻醉作用。
三、整體作用機制
此方通過外敷形成藥膜,一方面直接殺滅表淺病毒、抑制炎症(黃連、兒茶);另一方面收縮血管、減少滲出(五倍子、爐甘石),同時麻痹痛覺神經(馬錢子、冰片)。符合中醫治療帶狀皰疹「清熱解毒」與「通絡止痛」並重的原則,尤其針對急性期水皰滲出及疼痛效果顯著。
傳統服藥法
兒茶6克,五倍子6克,冰片0.6克,馬錢子6克,爐甘石粉6克,黃連末1克。
用白醋或冷開水調成糊狀。
外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用藥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兒茶五倍散,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兒茶6g,五倍子6g,冰片0.6g,馬錢子6g,爐甘石粉6g,黃連末1g。 主治:帶狀皰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