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仙散

LIU XI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囊秘喉書》卷上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肝經 24%
心經 17%
胃經 11%
脾經 10%
大腸經 5%
膽經 5%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柳仙散中添加薄荷,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疏風散熱、清利頭目、止痛消腫之效。柳仙散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薄荷的清熱解表作用,可以幫助緩解這些症狀。
  2. 開竅止痛: 薄荷能疏通經絡,清利頭目,對於風寒頭痛、鼻塞不通、牙齦腫痛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柳仙散中常配伍其他具有開竅止痛功效的中藥,如荊芥、柴胡等,共同起到疏風散寒、清熱止痛的效果。

柳仙散中包含「孩兒茶」,其原因主要為: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柳仙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孩兒茶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2. 利水消腫,通便止瀉:孩兒茶亦具有利水消腫、通便止瀉的功效。柳仙散中常加入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孩兒茶可協同作用,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水腫,緩解便祕和腹瀉。

孩兒茶的使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等功效,有效治療小兒相關疾病。

柳仙散中包含青黛,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柳仙散常用於治療外感熱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青黛在此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2. 涼血止血: 青黛對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柳仙散亦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熱毒瘡瘍等,青黛在此可起到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作用。

柳仙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其中黃連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黃連性寒、味苦,常用於清熱燥濕,對於胃腸道的炎症及病症有良好的療效。它可有效消除體內的熱毒,對抗感染,特別是在上呼吸道感染及腸胃炎等情況下,往往會被選用。

在柳仙散中,黃連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作用,使其更能針對因熱毒引起的病症。同時,黃連也具備一定的抗菌效果,能有助於抑制病原體的生長,減少感染的風險。此外,黃連的低度苦味能促進消化,對於調理腸胃亦有裨益。因此,黃連在柳仙散中的運用,既可以增強其療效,亦能達到綜合調理的目的,全面提升患者的健康狀況。

柳仙散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消腫止痛。
  2. 開竅止痛:冰片可透過鼻腔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對於頭痛、鼻塞、牙痛等症狀有明顯的止痛效果。

柳仙散通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牙痛等症狀,冰片的加入能有效緩解病症,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柳仙散主治功效分析

柳仙散,出自《重訂囊祕喉書》,其組成為薄荷、孩兒茶、青黛、黃連、冰片五味藥材。此方專治「口舌碎痛」,亦可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及脣口腫痛,應用範圍廣泛,療效顯著。

治療原理分析:

柳仙散之功效,可從其組成藥材的特性逐一剖析:

  • 薄荷: 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口舌碎痛多因熱毒所致,薄荷能清解熱毒,緩解疼痛。
  • 孩兒茶: 味澀,性平,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癢的作用。口舌碎痛,常伴有局部腫脹,孩兒茶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 青黛: 性寒,具有涼血解毒、抗病毒抗菌的功效。口舌碎痛往往與感染相關,青黛能清解血分之熱,同時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
  • 黃連: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菌消毒的作用。黃連能清解體內濕熱,同時發揮殺菌消炎的功效,有助於消除炎症,加速痊癒。
  • 冰片: 性涼,具有清心火、鎮靜安神的作用。口舌碎痛常使患者煩躁不安,冰片能清解心火,鎮靜安神,舒緩不適。

綜觀全方,薄荷、黃連、青黛均具清熱解毒之效,針對熱毒引起的口舌碎痛;孩兒茶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冰片則能清心安神,舒緩不適。五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效,故能有效治療口舌碎痛。

臨牀應用分析:

《重訂囊祕喉書》中,多次提及柳仙散的應用:

  • 口舌碎痛: 文中明確指出「此方專治口舌碎痛」。
  • 眼部疾病: 古籍記載,將絲綿蘸水拭去眼部白翳後,再用柳仙散吹之,可見其對眼部疾病亦有療效,推測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若情況嚴重,可配合使用連砂散。
  • 脣口腫痛: 若脣口腫痛,可用井花水拌散,頻拭脣口。也可配合其他方劑如導赤散、連砂散等。
  • 驚風: 若患兒兼有驚風,可於內服藥中加入薄荷、鉤藤,以達清熱鎮驚之效。

此外,原文亦提及使用柳仙散前,可先用野薔薇根煎湯漱口,可見古人對於用藥的細膩和注重療效的全面性。亦有記載柳仙散可加入其他方劑之中,以增強療效,如針對口碎,便可加入柳仙散中吹之。

總結而言,柳仙散以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口舌碎痛、眼疾、脣口腫痛等疾病,且能靈活搭配其他藥方,根據病症輕重緩急,配合其他療法,充分展現其臨牀應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薄荷1錢, 兒茶8分, 青黛5分, 川連4分, 冰片2分5釐。
先取野薔薇根煎湯漱口,後吹此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柳仙散, 出處:《囊秘喉書》卷上。 組成:薄荷1錢,兒茶8分,青黛5分,川連4分,冰片2分5厘。 主治:口舌碎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