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口丹

吹口丹

CHUI KO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肺經 19%
肝經 19%
胃經 14%
脾經 12%
大腸經 7%
膽經 7%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吹口丹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吹口丹用於治療口瘡、口糜等症,其病因常與熱毒上炎有關,而黃連可有效清熱解毒,消除口腔炎症。
  2. 燥濕止癢: 黃連還具有燥濕止癢的作用。口瘡、口糜等口腔疾病常伴有瘙癢感,黃連的燥濕止癢作用可有效緩解症狀,提升患者舒適度。

因此,黃連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功效使其成為吹口丹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吹口丹中包含青黛,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吹口丹多用於治療口瘡、咽喉腫痛等症,青黛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病症。
  2. 抑菌抗病毒: 青黛中含有靛藍等成分,具有抑菌抗病毒的作用。吹口丹中加入青黛,可以增強其抗菌消炎的效果,有效控制口腔內的細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吹口丹方劑中含有孩兒茶,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吹口丹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孩兒茶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症狀。
  2. 利咽化痰: 孩兒茶還能利咽化痰,幫助排出呼吸道內的痰液,緩解咽喉不適。吹口丹中加入孩兒茶,可協同其他藥材,增強利咽化痰的效果,幫助患者儘快恢復健康。

吹口丹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可有效緩解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腫痛、口乾舌燥、咳嗽等症狀。

2. 芳香開竅,通鼻竅: 冰片氣味芳香,能開竅通鼻,有助於解除鼻塞、流鼻涕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改善呼吸道通暢度,緩解呼吸困難。

因此,吹口丹方劑中加入冰片,可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芳香開竅等功效,達到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吹口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見於《證治準繩·幼科》,主治「口疳」,即小兒口腔潰瘍、糜爛之症。古代醫家認為口疳多因心脾積熱上攻,或濕熱蘊毒熏蒸所致,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紅腫、潰瘍、疼痛,甚則流涎拒食。吹口丹以外用「吹之」法直接作用患處,清熱解毒、斂瘡生肌,為中醫傳統「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具體體現。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黃連

    • 性味苦寒,歸心脾胃經,為清熱燥濕要藥。
    • 直折心脾積熱,以其瀉火解毒之力,針對口疳熱毒病機。
    • 現代研究證實黃連含小檗鹼,具抗菌、抗炎作用,可抑制口腔致病菌。
  2. 青黛

    • 鹹寒入肝經,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 協同黃連增強清熱之力,尤擅清肝胃鬱火,防止熱毒深竄。
    • 其色青能入血分,對黏膜潰瘍伴出血者尤宜,且能緩解疼痛。
  3. 孩兒茶

    • 苦澀涼,歸肺經,外用長於收濕斂瘡、生肌止血。
    • 針對口疳潰瘍滲液、糜爛,形成保護膜,促進創面癒合。
    • 與清熱藥配伍,體現「清中寓斂」思路,防寒涼過傷黏膜。
  4. 冰片

    • 辛香走竄,性涼,具透肉開竅、消腫止痛之效。
    • 引諸藥直達病所,增強局部滲透;其清涼感可迅速緩解疼痛。
    • 芳香之性兼能辟穢,對口瘡穢氣重者尤適。

全方配伍邏輯

  • 清解為本,斂瘡為標:黃連、青黛清熱瀉火以治本,孩兒茶斂瘡生肌以治標,冰片調和藥性。
  • 寒涼配伍防冰伏:苦寒(黃連)與鹹寒(青黛)相佐,佐以孩兒茶之收斂,避免寒涼太過抑遏生機。
  • 外用直達病所:散劑吹敷使藥力集中,符合「在上者,因而越之」的治療原則,避開小兒服藥困難。

此方體現中醫「簡效廉便」的製劑特點,針對口疳熱毒夾濕之病機,層次分明,為古代兒科外治良方。

傳統服藥法


黃連、青黛、孩兒茶、冰片各等分。上為末。
吹之。
"(《準繩·幼科》卷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蕁麻疹麻疹牙齦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吹口丹,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黃連、青黛、孩兒茶、冰片各等分。 主治:口疳。

吹口丹, 出處:《麻疹闡注》卷二。 組成:醋薺草(搗汁)、青草鵝屙(調汁)。 主治:麻後走馬牙疳、穿腮、落齒、鼻崩、唇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