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珠薈散中包含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珠薈散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蘆薈可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熱毒,改善炎症。
2. 潤腸通便: 蘆薈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珠薈散中加入蘆薈,可以有效緩解因熱毒壅盛所致的便祕,促進排毒,改善病情。
珠薈散中包含薄荷,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珠薈散作為治療風熱頭痛、鼻塞流涕的方劑,薄荷的加入可有效清熱解表,疏散風邪,改善頭部不適。
- 芳香通竅,醒脾開胃: 薄荷氣味芳香,可醒脾開胃,促進消化,並具有芳香通竅的作用。珠薈散常用於治療食滯胃脹、頭昏腦脹等症狀,薄荷的加入可幫助開竅醒神,改善食慾不振,促進消化吸收。
珠薈散中包含珍珠,乃取其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效。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其清熱之力可解毒消炎,適用於熱毒熾盛、煩躁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此外,珍珠亦有安神定驚之效,可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失眠、驚悸等症。
珠薈散中以珍珠配伍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效,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心煩不寐、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
珠薈散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黛性寒,味苦鹹,入心、肝、肺經,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其清熱解毒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消除炎症,而涼血止血作用則可有效止血,並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出血。
珠薈散方劑中,青黛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以及消腫止痛的效果。
珠薈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潤腸通便。其組成中包含硼砂,這是因為硼砂具有良好的藥用特性,能夠幫助提升方劑的療效。硼砂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常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腫痛、痤瘡及口腔潰瘍等症狀。在珠薈散中,硼砂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清熱功效,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作用,促進腸道健康,緩解便祕問題。
此外,硼砂在輔助作用上也表現出色,能夠改進其他藥材的吸收與效果,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由於珠薈散主要針對內熱引起的多種不適,因此選用硼砂作為組方之一,正是基於其優良的藥理特性,合理地彌補了方劑的不足,提升整體的療效。透過這樣的組合,珠薈散能夠更加有效地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使其在現代中醫臨牀中仍佔有一席之地。
珠薈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珠薈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冰片可以清熱解毒,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 開竅醒神,止痛止癢: 冰片氣味辛涼,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功效。珠薈散中加入冰片,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珠薈散中包含孩兒茶,主要是由於孩兒茶具備以下兩種功效:
- 清熱解毒: 孩兒茶味苦寒,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積熱,對於珠薈散治療的熱毒症狀,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 活血化瘀: 孩兒茶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對於珠薈散治療的瘀血阻滯所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孩兒茶的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功效,使其成為珠薈散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有助於提高藥方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珠薈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五疳積,發熱,牙疳并花後牙瘡」,其病症核心在於:
- 五疳積:指小兒因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導致氣血津液受損,分為五臟(肝、心、脾、肺、腎)疳證。常見消瘦、腹脹、發熱等。
- 牙疳:多因胃熱上攻或疳毒蝕齒,見牙齦潰爛、出血流膿,甚者齒落。
- 花後牙瘡:痘疹(如天花)後餘毒未清,熱毒上熏口腔,引發牙齦腫痛潰瘍。
此方外用吹患處,直接作用於口腔病灶,具清熱解毒、消腫斂瘡、止痛生肌之效,針對熱毒壅滯、腐肉蝕齒之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為主:
- 真蘆薈:苦寒瀉火,清肝胃積熱,外用能療瘡止血,為治牙疳要藥。
- 真青黛:鹹寒入肝,清熱涼血,解毒消斑,善治口瘡、疳熱。
- 官硼砂:甘鹹涼,清肺胃熱毒,消腫腐(如《本草綱目》載其「消上焦痰熱,治喉痺牙疳」)。
斂瘡生肌為輔:
- 珍珠:甘鹹寒,研末外用可收斂生肌,促進潰瘍癒合(如《海藥本草》稱其「除面皯,止泄,治小兒驚熱疳疾」)。
- 兒茶:苦澀涼,收濕斂瘡、止血定痛,對口腔潰瘍、牙齦腐爛有效。
辛涼透散佐使:
- 龍腦薄荷葉:辛涼透表,疏散風熱,局部用可緩解腫痛,兼引藥上行。
- 大冰片:辛苦微寒,芳香走竄,清熱止痛,助藥力滲透(如《醫林纂要》云其「散鬱火,透骨熱」)。
配伍特點:
- 全方以寒涼藥爲主,清解局部熱毒;配合斂瘡生肌藥,修復黏膜損傷;佐以冰片、薄荷,增強透散之力,使藥效直達病所。
- 針對「疳積發熱」與「牙瘡」之標本兼顧:既清瀉內蘊之疳熱,又外治腐潰之瘡瘍,體現中醫「內病外治」思路。
總結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核心,結合斂瘡止痛,適用於小兒疳熱上攻、口腔黏膜潰爛之證,反映古代醫家對「外用局部用藥」的精準配伍思維。
傳統服藥法
真蘆薈5分,龍腦薄荷葉5分,珍珠4分(研至無聲),真青黛3分,官硼砂2分,大冰片5釐,兒茶5分。
上為極細末,瓷瓶貯好,以蠟塞口,勿令泄氣。
臨用吹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含有硼砂,長期服用可能引起腎功能損害,應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珠薈散, 出處:《種福堂方》卷四。 組成:真蘆薈5分,龍腦薄荷葉5分,珍珠4分(研至無聲),真青黛3分,官硼砂2分,大冰片5厘,兒茶5分。 主治:小兒五疳積,發熱,牙疳並花後牙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