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粉飲

綠豆粉飲

LU DOU FEN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2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脾經 16%
大腸經 12%
肝經 12%
肺經 11%
心經 11%
膀胱經 5%
膽經 5%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綠豆粉飲」以綠豆粉為主要成分,這源於綠豆本身的藥用價值。綠豆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濕、止渴生津的功效。

綠豆粉是由綠豆研磨製成,保留了綠豆的藥性。它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對於暑熱引起的身體不適,如發熱、口渴、腹瀉等症狀,有明顯的緩解作用。此外,綠豆粉也具有利濕的作用,對於因濕熱導致的尿路感染、水腫等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綠豆粉飲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因為黃連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

綠豆本身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適合夏季暑熱或濕熱內盛引起的身體不適。而黃連性寒,味苦,能瀉火解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防止食物腐敗,提高綠豆粉飲的保存時間。因此,在綠豆粉飲中加入黃連,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

「綠豆粉飲」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綠豆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而葛根亦性涼,能清熱解表,兩者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暑之功效,適用於暑熱傷津、口渴煩躁、發熱等症狀。
  2. 生津止渴:葛根富含澱粉,可生津止渴,且能促進津液生成,緩解暑熱造成的口渴、乾燥等不適。與綠豆粉一起飲用,能更有效地補充體內水分,恢復津液,達到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效果。

綠豆粉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綠豆性寒,長期飲用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甘草性甘溫,能中和綠豆的寒性,避免過度寒涼,保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解疼痛、抗炎等功效,與綠豆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消暑降溫的療效。

甘草的存在,讓綠豆粉飲更安全有效,適合多數人羣食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綠豆粉飲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誤服熱藥太過」,導致熱毒內熾,陽氣亢盛而引發諸症:

  1. 煩躁悶亂:熱邪擾心,心神不寧。
  2. 吐、狂、渴
    • :胃熱上逆,胃氣不和。
    • :熱極擾神,甚則神識昏亂(如陽明腑實之「譫語」)。
    • :熱盛傷津,引水自救。

此類症狀屬「熱毒壅滯」之證,故方以清熱解毒、生津除煩為核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綠豆粉(1兩)

  • 性味功能:甘寒,清熱解毒、消暑除煩。
  • 作用
    • 解金石、草藥之熱毒(《開寶本草》載其「解金石砒霜毒」)。
    • 直折火勢,尤善緩解熱藥過服所致之毒熱壅盛。

2. 臣藥:黃連(炙,半兩)

  • 性味功能:苦寒,瀉心胃之火、燥濕解毒。
  • 作用
    • 清心除煩,治熱擾神明之「狂」。
    • 降胃止嘔,針對熱藥傷胃之「吐」。
    • 炙用減其峻烈,緩和苦寒傷胃之弊。

3. 佐藥:乾葛(半兩)

  • 性味功能:甘辛平,升陽生津、解肌退熱。
  • 作用
    • 生津止渴,緩解熱灼津傷之「渴」。
    • 輕揚升散,助綠豆、黃連透熱外達,防涼遏冰伏。

4. 使藥:甘草(生,半兩)

  • 性味功能:甘平,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 作用
    • 助綠豆、黃連解毒(《本草備要》載其「解百藥毒」)。
    • 緩和黃連苦寒之性,顧護脾胃。

配伍特點

  • 清解並行:綠豆、黃連直折熱毒;乾葛透熱生津,兼防涼遏。
  • 標本兼治:既解熱毒之標(躁狂吐渴),又護津液之本(乾葛、甘草)。
  • 給藥載體:以「淡豆豉湯」送服,取其輕清宣散之性(《別錄》稱豆豉「主傷寒頭痛寒熱」),助藥力透達表裡。

總結

此方以甘寒清解為主,苦寒降火為輔,佐以生津透熱,適用於熱藥誤服或過服後,熱毒內壅、津傷神擾之證。其組方簡練,層次分明,體現了「熱者寒之」「火鬱發之」的治療思路,尤重解毒而不傷正,透熱而兼護陰。

傳統服藥法


綠豆粉1兩,黃連(炙)半兩,乾葛半兩,甘草(生)半兩。
解毒。
上為末。
每服5分至1錢,淡豆豉湯溫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綠豆粉飲, 出處:《育嬰秘訣》卷一。 組成:綠豆粉1兩,黃連(炙)半兩,乾葛半兩,甘草(生)半兩。 主治:解毒。主治:誤服熱藥太過,以致煩躁悶亂,或作吐,或狂,或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