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連丸

DAN LIAN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大腸經 23%
肝經 23%
心經 10%
膽經 10%
脾經 10%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膽連丸方劑中加入綠豆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綠豆性涼,能解毒清熱,且富含澱粉,能緩和藥性,防止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避免引起腸胃不適。
  2. 增加黏性:綠豆粉具黏性,能將藥材緊密結合,製成丸劑,方便服用,並有助於藥物在體內緩慢釋放,提高藥效。

總之,綠豆粉在膽連丸中起到緩解藥性、增加黏性、利於丸劑成形等作用,使其更安全有效。

膽連丸中含有黃連,乃因其苦寒之性,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瀉。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等功效。膽連丸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痛、泄瀉、黃疸等症,而黃連可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此外,黃連還可解毒消腫,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發熱、口苦、煩躁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膽連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功效簡述

「膽連丸」由兩味主要藥材組成:綠豆粉與黃連。綠豆粉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尿之功;黃連味苦性寒,善於瀉火解毒、清熱燥濕。兩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之效。

古籍記載與主治病症

據《眼科闡微》記載,「膽連丸」主要用於治療「火眼」與「口瘡」。其原文提到:「(治火眼如神)幹綠豆粉(四兩為末),黃連(細末四錢)……二味盛於盅內,用猔豬膽四個,取汁入末內,加麥面和勻,丸綠豆大。每日十五丸,鹽湯下。服三日,再不必服。」、「如口瘡,噙一丸,一日即愈。」

由此可見,「膽連丸」在古代被視為治療「火眼」的特效藥,且對於口瘡亦有顯著療效。

治療原理分析

  1. 針對「火眼」的治療: 「火眼」在中醫學上多歸屬於肝膽火盛、熱毒上攻所致。此時,眼睛常表現出紅腫、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方中黃連苦寒,直入心肝膽經,能清瀉肝膽實火,解熱毒。綠豆粉則能清熱解毒,消腫利尿,協助黃連清除體內熱毒。豬膽汁性寒,亦有清熱解毒之功,且能引藥入肝經,加強清熱瀉火之力。諸藥合用,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故能有效治療「火眼」。

  2. 針對「口瘡」的治療: 口瘡多因心脾積熱、熱毒上炎所致。黃連苦寒清熱,可瀉心火,綠豆粉清熱解毒,能清除局部熱毒。將藥丸含服,可使藥效直達患處,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故能迅速治癒口瘡。

綜合結論

「膽連丸」利用綠豆粉、黃連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特性,搭配豬膽汁引藥入經,達到治療火眼、口瘡等熱證的療效。其治療原理在於針對病邪,清瀉體內實火,清除熱毒,使氣機調暢,病症得以緩解。

傳統服藥法


乾綠豆粉4兩,黃連(細末)4錢。
上二味盛於盅內,用猔豬膽四個,取汁入末內,加麥面和勻為丸,如綠豆大。
每日15丸,鹽湯送下;服3日,再不必服。如口瘡,噙1丸,1日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角膜炎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膽連丸, 出處:《眼科闡微》卷三。 組成:乾綠豆粉4兩,黃連(細末)4錢。 主治:火眼,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