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仁丸
YU R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肝經 16%
膽經 16%
脾經 16%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榆仁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榆仁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淋瀝、澀痛等症,黃連可清瀉下焦濕熱,利尿通淋,輔助榆仁、滑石等藥物發揮療效。
- 抑制菌羣: 黃連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繁殖,進一步緩解濕熱下注引起的尿路感染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榆仁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疳熱瘦悴有蟲」,即由疳積(小兒慢性營養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礙)所導致的虛熱、形體消瘦,並伴有寄生蟲感染的症狀。古代醫家認為,疳積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生,或飲食不潔、蟲積內擾所致。此方通過清熱、殺蟲、消疳,改善疳積所致的熱象與形體虛損。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榆仁(去皮)
- 性味甘平,傳統認為能「利水道、消腫解毒」,對於濕熱內蘊、脾胃不調的疳積可能具調和作用。另因其滑利之性,或可輔助驅蟲(如促進蟲體排出)。
黃連(去頭)
- 性味苦寒,為清熱燥濕要藥,能瀉心胃之火、除濕熱積滯。此處用以針對疳積化熱、濕熱內生的病機,同時黃連亦有殺蟲抑菌之效(如古籍載其可治「蛔蟲腹痛」)。
豬膽汁
- 味苦性寒,能清肝膽火、瀉熱解毒,與黃連協同增強清熱之力。其苦味亦可刺激膽汁分泌,助消化而緩解疳積;且傳統認為動物膽汁具一定殺蟲作用(如《本草綱目》載其治「蟲積疳痢」)。
麝香
- 辛溫芳香,能開竅醒脾、活血散結。此處用量極輕(5分),主要取其「通竅」之性,助藥力透達臟腑,同時緩解蟲積氣滯所致的脹悶。
配伍與製法特點
- 蒸製九日:可能為使藥物充分融合,緩和黃連、豬膽的苦寒峻烈之性,適應小兒嬌嫩體質。
- 蒸餅為丸:以米麵製品為賦形劑,兼顧護胃功效。
- 米飲送服:利用米湯的甘平養胃特性,防苦寒傷正,符合「治疳需調脾胃」的原則。
推論可能功效
此方以「清熱殺蟲」為主,輔以「健脾消疳」。黃連、豬膽協同清瀉濕熱,針對疳積化熱;榆仁潤滑利濕,麝香開竅助藥力;整體既能抑制寄生蟲(苦寒殺蟲),又可改善消化功能(調和脾胃),適用於濕熱蟲積型的疳證,見低熱、消瘦、腹脹、蟲症等表現。
傳統服藥法
榆仁(去皮)1兩,黃連(去頭)1兩。
上為細末,用豬膽7個,破開取汁,與二藥同和入碗內,甑上蒸九日,每日一次,候日數足,研麝香5分,湯浸一宿,蒸餅同和成劑,丸如綠豆大。
每服5-2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久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榆仁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榆仁(去皮)1兩,黃連(去頭)1兩。 主治:疳熱瘦悴有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