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寧坤錠中含有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 驅蟲止癢: 雄黃性溫,味辛,有毒,可入肝、脾、胃經,具有較強的殺蟲、止癢功效。用於治療因蟲毒引起的皮膚病、濕疹、疥瘡等,可有效驅除寄生蟲,減輕瘙癢症狀。
- 清熱解毒: 雄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治療因濕熱、火毒引起的瘡瘍腫毒、丹毒、蛇蟲咬傷等。其毒性較強,需慎用,並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寧坤錠中加入冰片,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一些熱毒引起的炎症、疼痛,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開竅醒神,通利竅道: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通利竅道的作用,對於一些因熱毒壅塞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鼻塞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在寧坤錠中加入冰片,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的疾病。
寧坤錠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蘊結、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寧坤錠其他藥材配伍,增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
- 利咽消腫: 大青鹽能清利咽喉,消散腫脹,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因熱毒所致的咽喉疼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中藥方劑[寧坤錠]的組成中包含五倍子,主要是因為五倍子具有強效的收斂止血作用。五倍子能夠收斂腸道,改善由腸道出血或血便引起的問題,並且對於由內熱引起的出血症狀也有良好的療效。在[寧坤錠]中,五倍子的添加能增強方劑的止血效果,有助於控制腸道或皮膚的出血。然而,五倍子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過度收斂的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寧坤錠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寧坤錠為外用方劑,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婦人陰癢、帶下。古代醫家認為,濕熱之邪流注下焦,侵擾陰部,可致瘙癢難忍、帶下量多色黃、氣味腥臭等症。此方通過外用納藥,直接作用於患處,以清熱燥濕、解毒止癢、收斂固澀為主要治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 雄黃:辛、溫,有毒,歸肝、大腸經。具解毒殺蟲、燥濕祛痰之效,外用可治瘡癰疔毒、濕疹疥癬。其辛溫之性助行藥力,但需注意外用劑量以避免刺激。
- 冰片: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清熱止痛、消腫止癢,能透達黏膜深層,緩解局部灼熱感。
- 青鹽:鹹、寒,歸腎、膀胱經。清熱涼血、軟堅散結,輔助緩解濕熱鬱滯。
- 五倍子: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收斂固澀、清熱解毒,尤擅治療濕瘡潰瘍、久瀉脫肛,此處用於收斡帶下、減少分泌。
- 大棗:甘、溫,歸脾、胃經。調和諸藥,黏合藥末成錠,緩和雄黃、冰片之峻烈。
2. 配伍邏輯
- 清熱燥濕:雄黃與冰片為核心,雄黃解毒燥濕,冰片清熱透竅,二者相配增強局部抗菌止癢之效。
- 收斡固澀:五倍子酸澀收斂,減少陰道分泌物;青鹽寒涼輔助清熱,並軟堅助藥滲透。
- 載藥成形:大棗肉為黏合劑,製成錠劑便於納藥,同時緩解刺激性。
3. 治療機理推論
此方以外用直達病所,針對濕熱下注的病理特點:
- 抗菌消炎:雄黃、冰片對多種真菌、細菌有抑製作用,減輕陰部感染。
- 收斂黏膜:五倍子鞣質成分使蛋白質凝固,形成保護層,減少滲出與搔癢。
- 調和局部環境:青鹽滲透壓作用可能調節陰道pH值,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
綜上,寧坤錠透過「清熱—燥濕—收斂」三者並行,標本兼顧,緩解濕熱下注之陰部不適。其劑型設計(綢袋納藥)亦符合古代對婦科外用藥的緩釋運用思維。
傳統服藥法
雄黃5兩, 冰片5兩, 青鹽5兩, 五倍子5兩。
去濕止癢。
冰片、雄黃單包,先將雄黃、冰片各為細末,青鹽、五倍子共軋為細末,另取大棗十兩,煮爛,去核取肉,與上藥末搓揉為丸。用白綢一寸五分方塊、做成袋,將藥裝袋內,以白線扎緊。
每次1丸,同時將藥袋納入陰道內,留線在外,3日1換。
外用藥品,切勿內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寧坤錠, 出處:《吉林省中藥成方集》。 組成:雄黃5兩,冰片5兩,青鹽5兩,五倍子5兩。 主治:去濕止癢。主治:濕熱下注引起的婦人陰癢、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