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冰散

CHUN B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3%
脾經 13%
心經 10%
腎經 10%
大腸經 7%
胃經 7%
膀胱經 6%
三焦經 4%
小腸經 4%
膽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春冰散中加入白礬,其作用主要有二:

一、 清熱解毒: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濕熱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皮膚濕疹等症狀,白礬能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二、 收斂止血: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幫助收斂傷口、止血止痛,對於外傷出血、潰瘍出血等症狀,白礬能起到止血消腫的功效。

因此,春冰散中加入白礬,是為了發揮其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春冰散中包含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疼痛,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春冰散中其他藥物,如金銀花、板藍根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大青鹽與之搭配,可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效果,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症狀。

春冰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丹,主要成分為鉛的亞硫酸鹽,在中醫中常用於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其具有很強的解毒功能,特別適合於熱毒內盛引起的各種病症,如瘡癤、癰腫等。春冰散的主要用途是用來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和其他症狀,因此鉛丹的加入能夠有效增強方劑的療效。

然而,使用含鉛丹的方劑時需格外謹慎,因為鉛屬重金屬,過量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傳統中醫在臨牀上對其用量有著明確的規範,專業的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調整劑量,以保證其療效而不危害健康。因此,雖然鉛丹的使用在現代醫學中受到質疑,但在中醫的理論體系和臨牀實踐中,它仍然被視為一個重要的藥材,發揮著重要的治療作用。

春冰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春冰散主治風熱濕毒所致的瘡瘍腫毒,雄黃可有效抑制病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2. 殺蟲止癢: 雄黃具有較強的殺蟲功效,能有效殺滅寄生蟲,並能止癢消腫。春冰散常用於治療濕疹、疥瘡等皮膚病,雄黃的加入可有效緩解瘙癢症狀,促進病症痊癒。

春冰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炎症反應,如紅腫、疼痛等,尤其適用於外傷感染、疔瘡腫毒等症。
  2. 開竅醒神,止痛止癢: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同時也能止痛止癢,對於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春冰散方劑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1. 瀉熱解毒: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膀胱經,具有瀉熱解毒之效。春冰散為清熱解毒之劑,用芒硝可助其清熱瀉火,並能引導毒邪外泄,以達到消炎止痛之目的。
  2. 通便排毒: 芒硝具有通便的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將積存在體內的毒素排出體外,進一步減輕炎症反應,促進機體恢復。

綜上所述,春冰散方劑中加入芒硝,是為了增強清熱解毒、通便排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春冰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春冰散,一方出自《奇效良方》,一方見於《御藥院方》,雖組成稍有差異,但皆體現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現根據兩方古文記載,分析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奇效良方》所載春冰散

主治功效

《奇效良方》明確指出,此方「治風眼,除瘀熱」。所謂「風眼」,多指眼部紅腫熱痛,伴有異物感,相當於現代醫學之急性結膜炎等眼部炎症。此方能「除瘀熱」,說明其亦可處理因熱邪壅滯所致之眼部疾患。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此方由以下藥物組成:

  • 白礬(飛過): 白礬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能收澀止癢,對於眼部炎症所引起的瘙癢、分泌物增多等症狀,可起到緩解作用。
  • 青鹽: 青鹽味鹹,性寒,能清熱消炎,利尿解毒。《本草綱目》中記載其能「治喉痺咽痛,風熱赤眼」,故可協助清瀉眼部之熱毒。
  • 黃丹(水飛): 即鉛丹,具有殺蟲止癢,消腫解毒之功。可外治眼部瘡瘍,且能收斂解毒,對眼部炎症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 雄黃: 雄黃味辛,性溫,具解毒殺蟲,祛風止癢之效。可祛風邪,解毒熱,針對眼部風熱證,能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 片腦(冰片): 冰片辛涼,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功。能清泄眼部之熱,止痛消腫,可有效緩解眼部炎症之紅腫熱痛等症狀。
  • 盆硝(芒硝): 芒硝性寒,味鹹苦,具軟堅散結,清熱瀉火之功。可清瀉眼部之熱邪,使病邪外泄,且能軟化結膜,有助於炎症消退。

綜觀此方,諸藥合用,白礬收斂燥濕,青鹽清熱利濕,黃丹殺蟲解毒,雄黃祛風解毒,冰片清熱止痛,芒硝清瀉火熱。共同作用下,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祛風止癢,故可治療「風眼」。其治療原理,在於清瀉眼部之熱毒,消散瘀滯之邪,使炎症得消,不適症狀得以緩解。

《御藥院方》所載春冰散

主治功效

《御藥院方》所載之方,主治「脾肺積熱,咽喉赤腫疼痛」。此方將其應用於治療咽喉部之炎症,說明其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與《奇效良方》的應用有所不同。此處之「脾肺積熱」,多指肺熱上擾,或脾胃積熱上炎所致之咽喉疾患。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此方由以下藥物組成:

  • 大黃(生): 大黃味苦,性寒,功擅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活血。生用則瀉下力更強,可使體內熱邪通過大便排出。
  • 盆硝(芒硝): 與前方相同,芒硝能軟堅散結,清熱瀉火,在此方中,主要協助大黃清瀉內熱,使邪氣從下而出。
  • 薄荷: 薄荷辛涼,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毒透疹。可引藥上行,清利咽喉,疏散咽喉之風熱。
  • 甘草(微炒): 甘草性平,味甘,能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在此方中,可調和藥性,緩解大黃之峻烈,且可解毒,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清熱解毒。

此方中,大黃與芒硝均為寒瀉之品,可瀉下積滯,清解內熱,薄荷疏散風熱,引藥上行,甘草調和諸藥。共同作用下,可使脾肺積熱下泄,咽喉之赤腫疼痛得以緩解。其治療原理,在於清瀉體內之熱邪,使病邪從下而出,同時輔以疏散咽喉部之風熱,從而達到消腫止痛之目的。

總結

綜上所述,春冰散不論是《奇效良方》所載,用於治療眼疾,抑或是《御藥院方》所載,用於治療咽喉疾患,均體現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其治療原理,皆為針對體內熱邪而設,通過清熱、解毒、消腫、瀉火等方式,使病邪得以清除,疾病得以緩解。儘管二方組成略有差異,但其藥理作用皆具有一定之共通性。

傳統服藥法


大黃(生)1兩,盆消2兩,薄荷3兩,甘草(微炒)3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食後新水1盞調服,入蜜少許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春冰散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服用春冰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肺癌

相同名稱方劑


春冰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九。 組成:大黃(生)1兩,盆消2兩,薄荷3兩,甘草(微炒)3兩。 主治:脾肺積熱,咽喉赤腫疼痛。

春冰散, 出處:《醫統》卷六十一。 組成:枯礬3錢,青鹽3錢,黃丹(水飛)2錢,雄黃2分,冰片3分,盆消(鍋內煅白)1兩。 主治:除瘀熱。主治:風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