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藥神效膏

點藥神效膏

DIAN YAO SHEN XIAO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2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7%
脾經 15%
大腸經 11%
腎經 7%
胃經 7%
心經 7%
膽經 6%
膀胱經 4%
三焦經 2%
小腸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點藥神效膏是一種傳統中藥外用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的硫化物)。鉛丹在中醫中主要用於外用,具有解毒、消腫和生肌的功效。鉛丹的主要成分為硫化鉛,傳統上被認為能有效對抗皮膚病和一些外傷,如瘡癤、濕疹等,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鉛丹的使用已受到現代醫學的質疑,因其含有重金屬鉛,長期接觸或服用可能會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特別是對神經系統和腎臟的損害。因此,使用含鉛丹的中藥方劑時應謹慎,尤其需遵循專業醫師的指導。

總的來說,雖然點藥神效膏中的鉛丹能帶來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隨著對安全性的重視,應該以現代醫學的標準來評估其使用的必要性與風險。

點藥神效膏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增進藥效:蜂蜜具有潤燥、解毒、止痛的功效,能與藥材相輔相成,提升藥效發揮。例如,蜂蜜能減輕藥材的燥性,避免藥物對皮膚造成刺激,更能促進傷口癒合。

二、改善口感:蜂蜜的甜味能掩蓋藥材的苦味,使藥膏更易於使用。尤其對於兒童和老人,蜂蜜的加入有助於提高服藥意願,促進藥物吸收。

點藥神效膏為一傳統中藥外用膏方,其配方精妙,多種藥材相互配合,旨在促進傷口愈合、消炎止痛。其中,硇砂(Bèi Shā),學名硼砂,古時因產於西藏而稱之為西砂,其主要成分為四硼酸鈉。在點藥神效膏中,硇砂之所以被採用,是因其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它能有效殺滅病菌,防止感染擴散,並可促進膿腫潰瘍的排出,加速傷口癒合過程。此外,硇砂還能調節皮膚表面的酸鹼平衡,對燒燙傷、濕疹等皮膚病變亦有良好療效。由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硇砂成為點藥神效膏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對於提升膏方整體療效發揮著關鍵作用。

「點藥神效膏」方劑中使用「大青鹽」,乃取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大青鹽為大青葉之鹽鹵製品,其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點藥神效膏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大青鹽能清熱解毒,消散熱毒,同時能涼血消腫,止痛消炎,故而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點藥神效膏中含有芒硝,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膏藥中所針對的炎症、腫痛等症狀,芒硝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炎症消散。
  2. 活血化瘀: 芒硝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有利於傷口癒合。因此,在點藥神效膏中添加芒硝,可助其更好地消腫止痛,並促進組織修復。

點藥神效膏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涼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涼解毒、止痛消腫之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腫脹,以及燒傷燙傷等,能起到迅速止痛、消炎的效果,促進傷口癒合。
  2.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芳香開竅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並能提神醒腦,對於因外傷引起昏迷、神志不清等情況,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因此,點藥神效膏中添加冰片,能有效緩解疼痛,消炎止腫,促進傷口癒合,並起到一定的醒神作用。

中藥方劑「點藥神效膏」中包含白礬,其作用主要有二:

  1. 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具有收斂作用,可止血止痛,對於外傷出血、潰瘍流膿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2. 燥濕殺蟲:白礬性燥,可燥濕殺蟲,對於濕疹、瘡瘍等皮膚病,能起到消炎止癢、殺菌止癢的作用。

因此,白礬在「點藥神效膏」中,可發揮收斂止血、燥濕殺蟲的功效,輔助治療相關疾病。

點藥神效膏中添加豬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豬膽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皮膚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活血化瘀,生肌止癢: 豬膽膽汁中含有多種活性物質,可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皮膚潰瘍等症狀,能起到消炎止痛、生肌止癢的功效。

總之,點藥神效膏中加入豬膽,旨在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生肌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病和外傷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點藥神效膏」主治「翳膜遮障,目風淚出」,即現代所稱的眼部翳膜(角膜混濁或白內障早期表現)、外障遮蔽視線,以及因風邪侵襲導致的流淚症狀。此方以局部點眼外用法,旨在直接作用於眼部病竈,化解翳障、收斂淚液,兼具祛風明目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清熱解毒、退翳明目」為核心,結合礦物藥與動物藥的特性,推測其作用機理如下:

  1. 鉛丹(黃丹):為方中主藥,性辛微寒,能殺蟲解毒、收斂生肌。古代眼科常用以退翳,其質重沉降,可促進眼部代謝廢物排出,減輕混濁。
  2. :潤燥緩和,調和藥性,降低鉛丹等礦物藥的刺激性,並輔助延緩藥物釋放。
  3. 硇砂、馬牙硝、白礬
    • 硇砂(氯化銨)腐蝕軟堅,助消翳膜。
    • 馬牙硝(芒硝)清熱瀉火,針對目赤腫痛。
    • 白礬收斂止血,減少淚液分泌,三者協同滌蕩眼部濕熱瘀滯。
  4. 青鹽:引藥入腎,傳統認為「瞳神屬腎」,以其鹹寒之性增強明目效果。
  5. 白龍腦(冰片):芳香走竄,穿透力強,助藥力直達病所,清涼止淚。
  6. 豬膽汁:苦寒清熱,解毒殺蟲,所含膽酸鹽可緩解眼部炎症,輔助溶解翳障。

製法與使用特點:
以「重湯」(隔水加熱)緩製成紫色膏體,推測高溫促進礦物藥與有機成分的融合,形成穩定的藥物複合體。點眼時以井華水(清涼淨水)調和,增強清熱之效,而「銅箸子」點塗可能利用金屬離子加強藥性滲透。

綜論:
此方結合「腐蝕消翳」與「清熱收淚」兩大方向,礦物藥直接作用於眼部病變組織(如翳膜),動物藥與冰片調節局部微循環,蜜與井華水緩和刺激。其設計針對風熱挾濕上攻於目的病機,體現了古代眼科「以毒攻毒,化障為明」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鉛丹2兩,蜜半斤(以絹濾過),硇砂1豆大(明淨者),青鹽1錢,馬牙硝3錢,白龍腦1錢,白礬1豆大(燒過),大豬膽2枚(新好者)。
上藥併入瓷瓶內和勻,用重湯於鍋內煮,候紫色為度,兼不住手攪之,藥成,只於瓶內盛貯封角。
每遇使時,旋取些少,以井華水調,用銅箸子點,有淚下,以帛拭之,候淚住,即再點,每晝夜可3-5度。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神效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鉛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點藥神效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一。 組成:鉛丹2兩,蜜半斤(以絹濾過),硇砂1豆大(明淨者),青鹽1錢,馬牙消3錢,白龍腦1錢,白礬1豆大(燒過),大豬膽2枚(新好者)。 主治:翳膜遮障,目風淚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