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膏

天賜膏

TIAN C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二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2%
肺經 12%
心經 8%
三焦經 7%
胃經 7%
小腸經 7%
大腸經 7%
膽經 4%
肝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胃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天賜膏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瘀血腫痛等症狀,芒硝能迅速滲透至患處,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引藥入藥: 芒硝質地潤滑,易於溶解,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滲透,加強藥效。同時,芒硝亦可引導藥力直達患處,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天賜膏中加入芒硝,不僅可以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更能促進其他藥材的療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天賜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病,如濕疹、癬病等。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在現代醫學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鉛丹,主要成分為單硫化鉛,是一種具有抗炎和收斂的作用,常用於局部使用,以減輕皮膚的紅腫和不適感。然而,鉛丹的毒性和潛在的副作用也讓它在傳統用藥中逐漸受到挑戰。

中醫認為鉛丹的寒涼屬性可以對抗某些熱性病症,因此在應用時需謹慎選擇適應證。此外,長期接觸鉛類化合物可能對健康造成威脅,特別是在劑量控制不當的情況下。因此,使用含鉛丹的天賜膏時,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特別是對於孕婦、兒童及敏感皮膚者,更需要格外小心。當代中醫在推廣使用天賜膏時,也應該考慮其成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致力於以科學的方法提高中藥的安全標準。

天賜膏方劑中包含冰片,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冰片性涼,味辛,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之效。其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消腫止痛作用可緩解疼痛,開竅醒神作用可改善神志不清等症狀。

天賜膏作為一種外用藥物,加入冰片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治療因外傷、感染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天賜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天賜膏記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眼目障翳」**,即眼部出現混濁、視物不清的病症,類似現代的白內障、角膜混濁、翼狀胬肉等疾病。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證多因風熱上攻、氣血瘀滯或肝腎不足引起,導致目睛失去清明,形成翳膜遮蔽視線。此方以局部點眼外用為主,旨在清熱解毒、散瘀退翳。


組成邏輯推理與功效原理

  1. 好焰消(硝石)

    • 性味功效:焰消即硝石(KNO₃),味苦鹹、性寒,具清熱瀉火、散瘀消腫之效。
    • 治療原理
      • 古代用於「退赤腫、消障翳」,其寒涼之性能清眼部熱毒,緩解紅腫。
      • 硝石外用可促進局部代謝,散結化瘀,助於翳膜吸收。
  2. 黃丹(鉛丹,Pb₃O₄)

    • 性味功效:辛、微寒,有毒,外用可拔毒生肌、收斂止血。
    • 治療原理
      • 與硝石合用,增強散瘀消翳之效,古人認為其能「去目赤翳障」。
      • 鉛丹的收斂性可能抑制翳膜增生,但需謹慎其毒性,不宜久用。
  3. 冰片

    • 性味功效:辛、苦、涼,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 治療原理
      • 具強滲透性,助藥力深入目竅,清利頭目。
      • 其涼散之性可緩解眼目紅腫熱痛,配合硝石、黃丹協同退翳。

方劑配伍邏輯

  • 清熱解毒:焰消與冰片寒涼清熱,針對眼部風熱上炎。
  • 散瘀退翳:黃丹與焰消共奏散結化瘀之效,破除翳膜滯礙。
  • 局部滲透:冰片引藥入絡,增強外用方之效力。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與「寒涼清泄」的治療思路,符合古代對「障翳」多屬熱瘀交阻的病機認識。惟需注意,黃丹含鉛,現代臨床應審慎評估安全性。

傳統服藥法


好焰消1兩(銅器熔化),黃丹(飛)2分,冰片2分。
銅匙急抄,入罐內收之。
每點少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芒硝、鉛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天賜膏,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好焰消1兩(銅器熔化),黃丹(飛)2分,冰片2分。 主治:眼目障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