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消散

冰消散

BING XI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遺編》卷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5%
肝經 15%
脾經 15%
三焦經 9%
胃經 9%
腎經 9%
小腸經 9%
大腸經 9%
心經 6%
肺經
肝經
脾經
三焦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冰消散方劑中包含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芒硝性寒,味鹹,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的功效,可有效清瀉體內熱邪,並消除因熱邪鬱結而導致的疼痛和腫脹。
  2. 通便排毒:芒硝具有通便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毒素,減輕腸胃負擔,有助於改善因熱毒壅滯所致的便祕、腹痛等症狀。

「冰消散」方劑中含有「冰片」,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等症狀。

二、開竅醒神: 冰片芳香通竅,可醒神開竅,治療熱邪矇蔽心神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因此,冰片在「冰消散」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雙重作用,是治療熱毒、昏迷等症狀的重要藥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冰消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男婦爛腿」,即男女下肢潰爛、瘡瘍流膿之症。古時「爛腿」多指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感染所致的慢性潰瘍,常見於勞力過度、久站久行或外傷後失治者。其症狀表現為局部皮膚潰爛、膿水淋漓、疼痛難癒。冰消散以外用塗敷之法,針對潰瘍化腐生新、清熱消腫,符合中醫「腐去則肌生」的外科治療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皮消(朴硝)1兩(炒)

    • 性味鹹苦寒,歸胃、大腸經,傳統用於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 炒製後燥性略減,仍保留滲濕消腫之效,能滲出瘡口膿水,並緩解局部灼熱。其高滲透性可促瘡面穢物脫落,為後續生肌創造條件。
  2. 冰片1錢

    • 性味辛香苦涼,歸心、脾、肺經,具開竅醒神、清熱止痛之效。
    • 外用能透皮散鬱火,抑制瘡面灼痛,其揮發性成分可促進局部氣血流通,兼防穢毒滯留。與皮消配伍,一者滲濕拔毒,一者透熱止痛,相輔相成。
  3. 麻油調塗

    • 麻油性潤,能緩和皮消燥烈之性,保護瘡周未損皮膚;其黏滯質地亦助藥粉附著瘡面,延長作用時間。

配伍思路與可能機轉

此方以「清熱滲濕→拔毒斂瘡」為核心:

  • 皮消針對「濕毒蘊結」之病理,通過滲泄濕濁、軟化瘡面腐肉,為去腐階段主藥;
  • 冰片針對「熱鬱血瘀」之疼痛,以其辛散涼遏之性,改善局部微循環並抑制紅腫;
  • 麻油調和藥性,潤燥相濟。

整體推論其作用為: 滲濕拔毒以去腐,清涼止痛以生肌。 符合中醫外科「初期重消、後期重斂」的辨證邏輯,尤其適用於潰瘍初期膿腐未盡而疼痛明顯者。

傳統服藥法


皮消1兩(炒),冰片1錢。
上為細末。
麻油調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冰消散, 出處:《瘍科遺編》卷下。 組成:皮消1兩(炒),冰片1錢。 主治:男婦爛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