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息散

化息散

HUA X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8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4%
腎經 13%
胃經 12%
心經 9%
膽經 5%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化息散中含有雄黃,主要基於其燥濕解毒的功效。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肺經。具有燥濕止癢、解毒殺蟲之效。化息散為治療濕熱蘊肺所致咳嗽、喘息、痰多、胸悶等症的方劑,其中雄黃可燥濕化痰,並解毒殺蟲,抑制肺熱引發的炎症,改善呼吸道症狀。

然而,雄黃有毒,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化息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化息散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能有效去除濕氣,抑制病菌滋生,緩解瘙癢症狀。
  2. 收斂生肌: 白礬還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能促進皮膚組織癒合,加速傷口修復。對於化息散治療的濕疹、皮炎等疾病,白礬能幫助傷口快速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化息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溫肺化痰:丁香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用於寒痰咳嗽、胸悶氣喘等症。化息散用於治療咳嗽痰多,且屬寒痰者,丁香可溫肺化痰,助其消散痰濁。
  2. 行氣止痛:丁香能行氣止痛,對於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胸痛、腹痛等症有緩解作用。化息散中,丁香亦可輔助其他藥物,緩解因寒痰阻塞所致的胸痛不適。

化息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散寒,宣肺止咳: 細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宣肺止咳之效。對於寒邪客肺,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細辛可溫肺散寒,使肺氣通暢,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化息散中其他藥物如紫蘇葉、杏仁等,亦具有宣肺止咳之效,而細辛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宣肺止咳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化息散主治「鼻息、鼻痔」,即鼻腔內生長的贅生物(如鼻息肉或鼻部腫瘤)。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證多由痰濕凝滯、熱毒蘊結或氣血瘀阻所致。方中藥物以腐蝕、燥濕、解毒為主要作用,通過局部外用以消除息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雄黃(5分)

  •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肝、胃經。
  • 作用:解毒殺蟲、燥濕祛痰。雄黃具強烈毒性,可腐蝕贅肉,抑制息肉生長,古代常用於外用治療腫瘤、癰疽等。

2. 枯礬(5分)

  • 性味歸經:酸澀、寒,歸肺、脾、肝、大腸經。
  • 作用:燥濕消痰、收斂止血、殺蟲止癢。枯礬能收縮組織,減少分泌物,與雄黃協同增強腐蝕息肉之效,並防止感染。

3. 苦丁香(3錢,鮮者取汁)

  • 性味歸經:苦、寒,歸胃經(苦丁香即瓜蒂)。
  • 作用:湧吐痰濕、瀉熱解毒。其汁液具刺激性,可促使局部組織壞死脫落,古代用於鼻息肉或濕熱壅塞之證。

4. 加減方中的輕粉、細辛、犬膽

  • 輕粉(氯化亞汞):毒性強,腐蝕力勝,助雄黃攻毒消贅。
  • 細辛:辛溫走竄,開竅透邪,助藥物滲透。
  • 犬膽:苦寒清熱,可能具消炎或輔助溶解組織之效(古代經驗用藥)。

綜合治療原理

此方以「腐蝕贅肉」為核心:

  1. 雄黃、枯礬結合,形成強效腐蝕收斂劑,直接破壞息肉組織。
  2. 苦丁香汁加強局部刺激,促進壞死脫落。
  3. 輕粉、細辛等加味藥進一步增強滲透與攻毒效果。
    整體配伍體現「以毒攻毒」「祛濕消痰」的治法,符合古代對鼻息肉的病理認識(痰濕瘀毒結聚)。

(註:此方為古籍記載,用藥思路反映傳統經驗,非現代臨床推薦方案。)

傳統服藥法


雄黃5分,枯礬5分,苦丁香3錢(鮮的取汁),(一方加輕粉、細辛,犬膽調)。
上為末。調稀,搽在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息散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化息散,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五。 組成:雄黃5分,枯礬5分,苦丁香3錢(鮮的取汁)(一方加輕粉、細辛,犬膽調)。 主治:鼻息、鼻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