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蚛散

ZHU ZH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膀胱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6%
大腸經 16%
心經 6%
胃經 6%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竹蚛散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竹蚛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白礬的加入可以有效去除濕氣,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狀況。
  2. 收斂生肌: 白礬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可以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加速傷口癒合。竹蚛散中加入白礬,可以幫助治療濕疹引起的皮膚破損,促進皮膚再生,恢復正常功能。

總而言之,白礬在竹蚛散中的作用是通過燥濕止癢和收斂生肌,來達到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的效果。

竹蚛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癤瘡等。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是一種含有砷的礦物藥材。雄黃具有較強的解毒、殺菌和消炎作用,常用於燒灼性或腐蝕性病變的治療。

雄黃的毒性特性在於其能有效對抗多種病原微生物,從而減少感染的風險。此外,雄黃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燒灼”病變組織,加速癒合過程。其在竹蚛散中的運用強化了方劑的整體功效,特別是在處理膿腫和皮膚炎症上。

然而,由於雄黃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建議遵循醫師指導並確保安全劑量,以避免中毒問題。因此,雖然雄黃在竹蚛散中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但使用時需平衡其效能與安全性。

主治功效


小兒聤耳出膿汗,疼痛不可忍者。

傳統服藥法


竹蚛糞1兩,白礬(熬令枯)半兩,雄黃2錢,魔香1字。
上為細末。
先用綿裹杖子拭乾耳中,次以藥少許摻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竹蚛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一。 組成:竹蚛糞1兩,白礬(熬令枯)半兩,雄黃2錢,魔香1字。 主治:小兒聤耳出膿汗,疼痛不可忍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