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漆丸

參漆丸

CAN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5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7%
脾經 13%
小腸經 8%
肺經 8%
腎經 4%
胃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膀胱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漆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可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對於因熱毒壅滯而引起的便祕、腹脹、口苦、舌苔黃膩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活血化瘀: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參漆丸中加入大黃,正是利用其瀉熱通便和活血化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參漆丸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毒化瘀:鬱金具有解毒、活血化瘀之效,能與參、漆等藥材協同作用,消散瘀血,減輕毒素對人體的傷害。

2. 調和藥性:參漆丸中參、漆性較燥熱,鬱金性寒涼,加入鬱金可起到調和藥性、緩解燥熱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激,更利於藥效發揮。

總之,鬱金在參漆丸中發揮著重要的解毒化瘀和調和藥性的作用,使其藥效更加全面,更利於臨牀應用。

參漆丸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參漆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琥珀的加入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安神定驚,鎮痛止癢: 琥珀亦有安神定驚、鎮痛止癢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伴隨的疼痛、驚悸、失眠等症,琥珀可以起到安神定驚、緩解疼痛的作用,進一步提高療效。

參漆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為了其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清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參漆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川牛膝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參漆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為補血活血之要藥,其性溫和,能補血養血,活血通經,並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行,配合參漆丸中其他藥材,有助於改善血虛所致的各種病症,如腰膝酸軟、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
  2. 潤燥生津: 當歸兼具潤燥生津之效,可滋養氣血,緩解燥熱之症,與參漆丸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能有效改善因氣血不足、燥熱所致的皮膚乾燥、口乾舌燥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漆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病症
本方專治「暴起失血」,即突然發作的急性出血,表現為「或嘔或吐,成碗成盞,一時難止者」,可見於吐血(上消化道出血)、咯血(呼吸道出血)等病症。此類出血多因瘀熱內阻、血不歸經所致,古代醫家認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治法需祛瘀與生新並行。

核心功效

  1. 祛瘀止血:針對瘀血阻絡、血熱妄行之出血,通過化瘀以疏通血脈,間接達到止血目的。
  2. 清熱涼血:大黃經藕汁、韭汁反覆炮製後,既能瀉火涼血,又緩和峻烈之性,避免過傷正氣。
  3. 養血生新:在祛瘀基礎上,配伍當歸、牛膝等補血活血之品,促進新血生成。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生大黃(特殊炮製)

  • 藕汁浸、韭汁浸,九蒸九曬
    • 藕汁性甘寒,能止血散瘀;韭汁辛溫,可散瘀通絡。兩者交替浸漬,既能增強大黃化瘀之力,又制其苦寒傷胃之弊。
    • 九蒸九曬後,大黃瀉下之力大減,轉為「瀉火化瘀而不伐正」,專攻瘀熱導致的出血。
  • 作用:為全方核心,主導「化瘀止血」,針對血熱瘀阻的病機根本。

2. 臣藥:真野參山漆(三七)、川鬱金

  • 三七:生用散瘀止血,為「止血不留瘀」要藥,輔助大黃增強化瘀定痛之效。
  • 川鬱金:行氣解鬱、涼血破瘀,助大黃疏泄肝膽鬱熱,調暢氣機以利血行。

3. 佐藥:西血琥珀、懷牛膝、當歸頭

  • 琥珀:與燈心草同研,增強鎮心安神、活血利尿之效,引瘀熱從小便出。
  • 牛膝(酒炒):引血下行,並補肝腎,防上逆之血再溢。
  • 當歸頭(酒浸炒):酒製後增活血之力,歸頭偏止血,與牛膝共奏「祛瘀生新」之效。

4. 使藥:水泛為丸

  • 丸劑「性緩而力專」,適合久病或急症緩治,避免湯劑峻烈傷正。

治療原理綜述

參漆丸的設計體現「通因通用」思想:

  1. 化瘀以止血:瘀熱內阻→血不循經→出血不止,故以大黃、三七直接破除瘀結,疏通經絡後血自歸經。
  2. 清熱兼養血:針對熱迫血行,大黃瀉熱治本;當歸、牛膝補血治標,防祛瘀過猛致血虛。
  3. 標本兼顧:急性期止血化瘀(治標),緩解期補血生新(治本),符合「血證」治療大法。

此方用藥層次分明,炮製工藝精細,堪稱古代處理急性出血的經典配伍。

傳統服藥法


生大黃4兩(一半藕汁浸,一半韭汁浸,先蒸後浸,曬乾,如法9次),真野參山漆1兩(生,研),川鬱金1兩(生,研),真西血琥珀1兩(同燈草研),懷牛膝2兩(酒炒),當歸頭2兩(酒浸,炒)。祛瘀血,生新血。
上為極細末,如飛塵,水泛為丸。
每服1錢,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嘔吐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參漆丸, 出處:《良方集腋》卷上。 組成:生大黃4兩(一半藕汁浸,一半韭汁浸,先蒸後浸,曬乾,如法9次),真野參山漆1兩(生,研),川鬱金1兩(生,研),真西血琥珀1兩(同燈草研),懷牛膝2兩(酒炒),當歸頭2兩(酒浸,炒)。 主治:祛瘀血,生新血。主治:吐血。暴起失血,或嘔或吐,成碗成盞,一時難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