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黃散

醋黃散

CU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血證論》卷八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19%
脾經 12%
肺經 10%
腎經 7%
胃經 6%
大腸經 6%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醋黃散中含有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下通便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醋黃散作為治療濕熱蘊結、腸胃積滯、便祕腹痛的方劑,大黃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滯,緩解便祕,同時清熱解毒,緩解濕熱引起的腹痛等症狀。

此外,醋黃散中以醋制大黃,可增強其瀉下通便的效果,並減輕其寒涼之性,避免過度損傷脾胃。

醋黃散中包含鬱金,主要原因有二:

  1. 消炎止痛:鬱金性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疼痛和炎症。醋黃散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刀傷等,鬱金的消炎止痛作用有助於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活血化瘀:鬱金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傷口修復。醋黃散多用於治療瘀血腫痛,鬱金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淤血消散,減輕腫脹。

醋黃散方劑中加入降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痛:降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止痛之效。醋黃散主治脾胃寒凝之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降香可溫中散寒,緩解疼痛,增強脾胃功能。

2. 行氣止痛:降香氣味芳香,可行氣止痛,疏通氣血運行。醋黃散中常配伍其他具有行氣止痛功效的藥材,如香附、延胡索等,降香可協同作用,加強行氣止痛的效果,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醋黃散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醋黃散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病症。

2. 止血止痛: 三七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能收縮血管,減少出血量,同時也具有鎮痛作用。醋黃散在治療外傷、創傷等病症時,三七的止血止痛作用能夠快速緩解疼痛,幫助傷口癒合。

醋黃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與血液相關的疾病,其組成中包含當歸。當歸,又稱為“食指”,在中醫中以補血、活血和調經著稱。它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揮發油、黃酮類和當歸酸,這些成分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血液質量,並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當歸的補血效果使其成為醋黃散的核心成分,特別是在治療貧血、月經不調及其他血虛症狀方面,效果顯著。此外,當歸亦有解毒的作用,能夠幫助身體排除毒素,進一步增強整體的療效。醋黃散的配方結合了當歸的補血特性及其與其他藥材的相輔相成,使得這一方劑在臨牀應用中更加全面,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症狀,促進身體的康復。因此,當歸在醋黃散中的使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整體療效,也體現了中醫“以血為本”的理念。

醋黃散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醋黃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川牛膝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2. 引藥下行: 川牛膝入肝、腎經,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醋黃散中其他藥物如黃柏、黃芩等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川牛膝可以引導藥力下達,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醋黃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吐血後,因血液離經妄行,未能歸還經脈而滯留於體內所引發的諸症。其機理可分述如下:

  1. 血瘀滯留,不通則痛:血液止後,殘留之血瘀阻於背脊、胸膈、脅肋或少腹等處,氣血運行受阻,故見疼痛。
  2. 血瘀流注,腫痛寒熱:若瘀血隨經脈流竄至四肢,則發為腫痛;若鬱滯於肌腠,營衛失調,則表現為寒熱往來。
    本方針對「離經之血為瘀」的病機,以「下瘀止血」為法,既止新血外溢,又化瘀血停滯,標本兼顧。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大黃(醋炒)

    • 性味苦寒,主瀉下攻積、清熱瀉火、逐瘀通經。醋炒後緩其峻下之性,專入血分,導瘀血下行。
    • 與諸活血藥相配,能「以通為止」,祛瘀生新。
  2. 鬱金(醋炒)

    • 辛散苦泄,行氣解鬱、活血止痛,兼能涼血止血。
    • 與大黃協同,氣血並調,散胸膈脅肋之瘀滯。
  3. 降香(醋炒)

    • 辛溫芳香,善化瘀止血、理氣止痛,尤長於治療跌僕瘀腫及內傷出血。
    • 助大黃、鬱金降氣行瘀,防止血溢上焦。
  4. 三七

    • 散瘀止血雙向調節,既能止血不留瘀,又可化瘀不傷新血。
    • 針對吐血後既有出血傾向又有瘀滯的複雜病機。
  5. 當歸

    • 養血活血,補中有行,防諸藥攻伐太過耗傷陰血。
    • 與牛膝配伍,引血歸經,調和營血。
  6. 牛膝(醋炒)

    • 性善下行,活血通經,引瘀血自二便而出。
    • 醋炒增強入肝經血分之力,助大黃降泄瘀熱。

三、配伍特點與原理

  • 醋炒增效:全方以醋炒制,醋味酸收,既可緩和大黃峻烈之性,又能引藥入肝經血分,增強散瘀止血之效。
  • 酒、童便沖服:酒性溫通,助藥力速行經脈;童便(古人常用)咸寒降火,化瘀止血,二者為引,協同諸藥發揮「下瘀」與「寧血」雙重作用。

四、推論可能功效

綜合藥性,本方不僅適用於吐血後瘀滯疼痛,凡屬「血瘀兼熱」之證,如跌打損傷、婦女經閉痛經(伴血熱瘀阻者),或癰腫初期瘀熱互結,亦可辨證加減運用。其治療原理圍繞「通因通用」之法,通過逐瘀以復血行常道,達止血止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大黃1錢,鬱金子1錢,降香1錢,三七1錢,當歸3錢,牛膝2錢(上用醋炒)。
下瘀止血。
上為末。
以酒、童便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醋黃散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醋黃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胃腸出血化膿性關節炎吞咽障礙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醋黃散, 出處:《血證論》卷八。 組成:大黃1錢,鬱金子1錢,降香1錢,三七1錢,當歸3錢,牛膝2錢(上用醋炒)。 主治:下瘀止血。主治:吐血。血既止後,其經脈中已動之血,有不能復還故道者,上則着于背脊胸膈之間,下則着于脅肋少腹之際,着而不和必見疼痛之症,或流注四肢,則爲腫痛;或滯于肌腠,則生寒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