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黃散

天黃散

TIAN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肺經 20%
脾經 20%
心經 13%
胃經 13%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天黃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化痰開竅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開竅醒神之效。

方中加入天南星,針對病症中以痰濁阻滯、風痰上擾,導致肢體麻木、言語不清、神志恍惚等症狀,可起到化痰開竅,醒神定志的作用。同時,其祛風止痙之功,亦能緩解痙攣,改善病症。

天黃散中加入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能有效抵禦外邪入侵,驅散毒蟲,對於皮膚瘡瘍、濕疹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燥濕止癢: 天黃散以燥濕止癢為目的,雄黃的燥濕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病症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天黃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痘疹癒後,因過食甜物或飲食積滯,轉化為疳熱(疳積化熱)所致的口腔潰瘍、牙齦腫爛,甚則牙齒脫落、口臭嚴重的病症。古代醫家認為,甜食生濕熱,積滯易化火,濕熱火毒上攻口舌,腐蝕黏膜,而見瘡瘍腫爛。此證屬「熱毒熾盛」,兼夾「濕濁腐敗」之象,故需解毒燥濕、斂瘡生肌。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君藥:天南星

    • 炮製法:水泡軟後切片,慢火煨焦,減其毒性,存其燥濕化痰之效。
    • 功效推論:煨後天南星性味轉緩,擅長「燥濕消腫」,針對濕熱腐敗之口腔潰爛,能收斂瘡面;其辛散之性亦可局部行氣活血,促進瘡口修復。
  2. 臣藥:雄黃

    • 性味辛溫,有毒,但外用有強力「解毒殺蟲、燥濕祛腐」之效。
    • 功效推論:直接針對腐爛組織之濕毒,殺滅局部蟲菌(古人視口瘡腐臭為蟲蝕),並抑制黏膜進一步潰爛。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核心思路:以「燥濕解毒」為主,輔以「斂瘡生肌」。
    • 天南星煨後減毒,專攻濕濁,雄黃直折熱毒,兩者相配,一者化濕,一者攻毒,共解濕熱火毒交結之病機。
    • 外用局部敷藥,使藥力直達病所,避免內服毒性,符合古代「外治熱毒瘡瘍」的用藥習慣。
    • 煨焦的天南星可能生成炭化物,具有吸附腐穢、收斡瘡面的作用,類似現代「活性炭」局部消炎止血的概念。

此方體現「簡峻配伍」,針對濕熱腐敗型口瘡,以猛藥外治,速祛其邪,契合古人「瘍科外治」的實用原則。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1兩(水泡令軟,細切片),雄黃2錢。
上和南星片在1處,用濕紙包裹,慢火煨令面焦,取出候乾,為末。
每以指蘸藥敷口內,一日3-4次,臨臥再敷,不可吐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黃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四。 組成:天南星1兩(水泡令軟,細切片),雄黃2錢。 主治:痘疹後,多食甜物,及食積疳熱,口內並唇口生瘡,牙床腫爛,甚至牙齒脫落,臭不可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