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殺蟲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 雄黃具有強烈的殺蟲功效:雄黃性溫,味辛,具有毒性,能驅殺多種蟲類,如疥蟲、蝨子、蚊子等。古人發現其對寄生蟲和外部感染的治療效果顯著,因此將其列入殺蟲方劑中。
- 雄黃可起到燥濕殺蟲的作用:殺蟲散通常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等。雄黃具有燥濕、殺蟲之效,能有效地去除濕氣,並殺滅致病的蟲類,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殺蟲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牙蟲痛在一處,無論有膿無膿」,意指專治局部蛀牙疼痛(古稱「牙蟲」),無論是否伴隨化膿。古代認為蛀牙與蟲蝕有關,故方名「殺蟲」,實則針對腐蝕齒骨的細菌或炎症反應,兼具止痛、解毒、斂瘡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殺蟲解毒:
- 雄黃、雌黃(含砷礦物):毒性強,古用以「殺蟲」、抑菌,直接作用於蛀蝕部位,破壞微生物環境。
- 白蕪荑、藜蘆:辛溫有毒,傳統用於驅蟲殺菌,藜蘆外用可刺激局部,促使壞組織脫落。
消炎斂瘡:
- 青礬(綠礬):含硫酸亞鐵,收斂止血,減少蛀牙處滲出物。
- 苦參:清熱燥濕,抑制細菌生長,緩解牙齦腫痛。
止痛通絡:
- 附子:辛熱走竄,麻醉止痛,改善局部循環,助藥力滲透。
- 麝香:芳香透竅,引藥直達病所,增強他藥效用。
輔助清潔:
- 外用前以「吳藍、甘草煎湯」清洗,甘草消炎,吳藍(可能為板藍根或類似植物)清熱解毒,共創潔淨環境,利藥物吸收。
整體作用機理:
此方以礦物藥為主,毒性較強,透過殺滅局部病原、收斍瘡面、麻醉止痛達到效果。麝香與附子助藥力穿透牙體組織,苦參、青礬調和濕熱腐蝕之證,符合古代「以毒攻毒」的思維,針對蛀牙疼痛及伴隨感染治標急症。
傳統服藥法
白蕪荑1兩,藜蘆1兩(去蘆頭),雌黃1兩(細研),麝香1分(細研),青礬半兩,雄黃半兩(細研),苦參1兩(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上為細末,與麝香相和研勻。
每用時,先以吳藍、甘草煎湯洗瘡口,去痂拭乾,敷之,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殺蟲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組成:獺皮。 主治:脈痔,肛邊生瘡癢痛。
殺蟲散,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雄黃(揀明淨的)6錢。 主治:牙蟲痛在一處,無論有膿無膿。
殺蟲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一。 組成:白蕪荑1兩,藜蘆1兩(去蘆頭),雌黃1兩(細研),麝香1分(細研),青礬半兩,雄黃半兩(細研),苦參1兩(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主治:癰疽發背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