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神丸

雙神丸

SHUANG SHEN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肺經 18%
脾經 18%
心經 15%
胃經 15%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雙神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痙: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痰濁阻滯所致的痙攣、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天南星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雙神丸中其他藥物如全蠍、蜈蚣等,也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天南星與之配合,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雙神丸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驅蟲止癢: 雄黃性溫,味辛,有毒,入心、肝經。古人認為其能殺蟲止癢,對於因蟲毒引起的多種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有一定的療效。

2. 解毒消腫: 雄黃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對於一些因毒邪侵襲而引起的瘡瘍腫毒,如蜂螫傷、蛇咬傷等,可用於外敷或內服,以解毒消腫止痛。

然而,雄黃具有一定的毒性,需嚴格控制用量,且需遵醫囑使用,不可自行配藥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雙神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子癇」,即妊娠晚期或產後突發之抽搐、昏仆,屬中醫「痙病」範疇。古代醫家認為,子癇多因肝風內動、痰熱上擾所致,臨床表現為眩暈、筋脈拘急、甚至神昏,其病機與風、痰、火密切相關。雙神丸以豁痰熄風、清熱鎮驚為核心,針對痰熱動風之證而立。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牛膽南星(8錢)

    • 性味歸經:苦辛涼,入肝、膽、肺經。
    • 作用
      • 豁痰熄風:南星本燥烈,經牛膽汁炮製後,轉為清涼,既能化痰通絡,又能清肝膽之熱,善治痰熱蒙蔽清竅之證。
      • 解痙定搐:針對子癇抽搐,南星具通經絡、止痙厥之效,古人謂其「開風痰之閉結」。
  2. 雞冠雄黃(4錢)

    •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入肝、胃經。
    • 作用
      • 解毒辟穢:雄黃為礦物藥,其性走竄,可通絡開閉,傳統用於痰熱毒邪內蘊之證。
      • 鎮驚安神:古方中常用雄黃配伍治驚癇,取其「殺精魅、破邪氣」之力,協同南星平肝風、定痙厥。
    • 配伍要點:雄黃用量減半(相較南星),既發揮其鎮驚之效,又避免溫燥助火。

全方配伍機理

  • 痰熱並治:牛膽南星清化熱痰,雄黃消痰熱毒結,兩者相配,痰祛則風熄。
  • 標本兼顧:南星治痰為本,雄黃鎮驚治標,共成「化痰-熄風-定驚」之鏈條。
  • 劑型設計:煉蜜為丸,緩和雄黃毒性,並延長藥效,適宜子癇漸進調治。

潛在應用推論

此方雖專主子癇,然從病機推論,凡「痰熱挾風」所致之癲癇、驚風、眩暈(如現代之高血壓腦病),若證候相合,或可擴展應用,惟須基於傳統辨證邏輯。

傳統服藥法


牛膽南星8錢,雞冠雄黃4錢。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白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子癇

相同名稱方劑


雙神丸, 出處:《産科發蒙》卷二。 組成:牛膽南星8錢,雞冠雄黃4錢。 主治:子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