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收功盡根丸」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功效。對於因濕邪所致的瘙癢、瘡瘍等症狀,白礬能有效去除濕氣,達到止癢的效果。
- 收斂生肌:白礬還具備收斂生肌的功效。對於潰瘍、糜爛等傷口,白礬可以幫助收縮傷口,促進癒合。
總之,白礬在「收功盡根丸」方劑中,主要發揮燥濕止癢和收斂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邪引起的皮膚病和外傷。
收功盡根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雄黃,化學成分為二硫化砷,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歷史悠久,主要用於解毒、消腫以及抗菌等作用。收功盡根丸的配方意在針對某些病症,尤其是與陰虛、濕熱相關的疾病。因此,雄黃的加入有其特定的醫療考量。
首先,雄黃具備清熱解毒的特性,能有效對抗因濕熱導致的病症。其次,其重金屬成分在適當劑量下對某些病原體具有抑制作用,能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此外,雄黃的辛辣特性也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體內環境。然而,雄黃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含有砷元素,過量可能導致毒副作用。因此,在用方中對雄黃的劑量和搭配必須精確,以發揮其療效而避免危害。整體而言,雄黃的選用體現了中醫理論中“君臣佐使”的用藥哲學,為該方劑增添了更多的治療深度與廣度。
收功盡根丸方劑中加入文蛤,主要是因為其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散結之效。
文蛤能清泄心肺之熱,並利濕化痰,對於因熱毒壅滯所致的腫毒、瘰癧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此外,文蛤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疾病康復。
因此,收功盡根丸中加入文蛤,可起到清熱解毒、利濕化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收功盡根丸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斂肺止咳: 烏梅味酸,入肺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收功盡根丸多用於治療久咳不止、痰多氣喘等症狀,烏梅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輔助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澀腸止瀉: 烏梅性收斂,能澀腸止瀉,用於治療久瀉不止、脾胃虛弱等症狀。收功盡根丸中的烏梅可以幫助緩解藥物對腸胃的刺激,減少腹瀉的發生,提高藥效的穩定性。
收功盡根丸中包含冰片,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冰片性涼,味辛,入心、肺經,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尤其對於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效果顯著。在收功盡根丸中,冰片可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幫助藥效更有效地發揮,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此外,冰片還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能幫助患者清醒頭腦,緩解頭昏腦脹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收功盡根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劑主治「痔漏」,即痔瘡及肛門瘻管等病症。古代醫家認為痔漏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久病體虛所致,導致肛門周圍腫痛、滲液或出血。此方以收斂固澀、解毒消腫為主要方向,適合用於痔瘡後期,以鞏固療效、促進瘡口癒合。
二、組成藥物與方義分析
枯礬(3錢)
- 性味:酸澀,寒。
- 功用:具強力收斂止血、燥濕解毒之效,常用於瘡瘍潰爛、濕疹滲液或出血症狀。在痔漏中可減少滲出、促進瘡口收斂。
雄黃(3錢)
- 性味:辛溫,有毒。
- 功用:解毒殺蟲、燥濕祛瘀,常用於瘡瘍腫毒。其辛溫之性可散結消腫,配合枯礬增強解毒斂瘡之效。
文蛤(炒,3錢)
- 性味:鹹寒。
- 功用:清熱利濕、軟堅散結。《本草綱目》記載其能「化痰濕,消積塊」,炒製後更增收澀之性,協助枯礬固澀痔瘡滲液。
烏梅肉(炒,3錢)
- 性味:酸澀,平。
- 功用:斂肺澀腸、生津止血。炒製後酸澀之性更強,能收斂瘡口、緩解痔瘡出血,並有輕微麻醉止痛效果。
冰片(1分)
- 性味:辛苦,微寒。
- 功用:芳香走竄,清熱消腫止痛。其局部刺激性小,能促進藥物滲透,緩解痔瘡腫痛,兼有防腐之效。
三、方劑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收斂固澀」為主軸,結合「解毒消腫」為輔,針對痔漏後期瘡口難癒、滲液不止的病理特點而設:
- 枯礬、文蛤為君藥,強化收澀燥濕之力。
- 雄黃、冰片為臣藥,解毒消腫、活血止痛。
- 烏梅為佐藥,協同君藥增強收斂止血效果。
全方以蜜為丸,蜜能緩和藥性、潤腸通便,避免過度收澀導致便秘,同時白滾湯送服取其清淡不助濕。現代觀點推測,此方可能通過:
- 收縮血管(枯礬、烏梅的收澀作用)。
- 抑菌抗炎(雄黃、冰片的解毒效果)。
- 促進組織修復(文蛤的軟堅散結與烏梅的生肌作用)。
四、適用證型推測
本方較適合:
- 濕熱久蘊型痔漏:瘡口滲液、腫痛反覆發作。
- 氣血虛弱型痔瘡:久病不癒、瘡面難以收口。
不適合初起痔瘡腫痛劇烈(需清熱瀉火為主)或虛寒型脫肛(需溫補升提)。
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探討其組方思路與可能機轉,供學術參考。
傳統服藥法
枯礬3錢,雄黃3錢,文蛤3錢(炒),烏梅肉(炒)3錢,冰片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分五服。
每日1服,空心白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收功盡根丸,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枯礬3錢,雄黃3錢,文蛤3錢(炒),烏梅肉(炒)3錢,冰片1分。 主治: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