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石斛牛膝湯方中包含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 石斛性微寒,味甘,歸胃、腎經,具滋陰生津、養胃生津之效。牛膝則性微寒,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補益肝腎之功效。二者合用,可滋陰潤燥,補益肝腎,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症。
- 促進血液循環: 石斛有益氣補虛、養陰生津之效,而牛膝則能活血通絡,促進血液循環。二者配伍,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因陰虛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石斛牛膝湯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協同功效: 石斛滋陰潤燥,川牛膝則活血通絡,兩者合用,可增強石斛滋陰養血的效果,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等症狀。
2. 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味苦寒,入肝腎經,具有引血下行的作用,可將石斛的滋陰功效引向腰膝部位,更有利於改善腎虛腰痛、腿腳無力等病症。
石斛牛膝湯並非含有木瓜的方劑。木瓜在中藥材中屬於健脾消食、潤肺止咳的藥材,而石斛牛膝湯的組成主要是石斛、牛膝、生地黃等,主要功能為滋陰清熱、涼血止血。因此,石斛牛膝湯中並不會加入木瓜。
若你想了解含有木瓜的方劑,可以提供更多關於你想了解的方劑名稱或功效,以便我更準確地回答您的問題。
石斛牛膝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 牛膝性溫燥,容易傷陰,而白芍性微寒,能緩和其燥熱之性,避免傷陰耗血。
- 滋陰養血: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的功效,與石斛、牛膝共同滋陰補腎,改善因腎虛而導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等症狀,使藥效更全面。
石斛牛膝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養心安神: 酸棗仁性平味甘,入心、肝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之效。石斛牛膝湯以石斛滋陰養胃,牛膝補肝腎,但容易出現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酸棗仁的加入,可協調藥性,緩解因藥性偏寒而導致的心神不寧,提高療效。
二、 緩解藥性: 石斛性寒,牛膝性微寒,若單獨服用易傷脾胃。酸棗仁性平,可以中和石斛牛膝的寒性,減輕其對脾胃的損害,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石斛牛膝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降火: 石斛性微寒,牛膝性微寒,二者合用偏於清熱瀉火,而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之功效,可協同石斛牛膝,更好地清熱涼血,緩解因熱盛而引起的症狀。
- 養陰補血: 生地黃為滋陰補血之要藥,可滋養肝腎陰血,使血脈充盈,配合石斛的滋陰生津作用,以及牛膝的活血通絡作用,更有利於陰血的運行,改善因陰虛血少導致的虛弱症狀。
石斛牛膝湯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之效。石斛滋陰生津、養胃生津,牛膝活血通經,三者搭配,可有效地滋補腎陰,緩解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昏眼花等症狀。
- 增強藥效: 枸杞子與石斛、牛膝藥性相輔相成,能增強整體藥效。枸杞子可加強石斛滋陰生津的作用,同時促進牛膝活血通經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石斛牛膝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利濕: 石斛滋陰清熱,牛膝活血通經,但二者均偏於滋潤,易致濕邪內停。茯苓性平和,能健脾利濕,有助於化解藥物中的濕氣,避免藥效過於滋膩。
- 利水滲濕: 牛膝利水通淋,但易耗傷津液。茯苓利水滲濕,能協同牛膝利水通淋,且能健脾益氣,防止牛膝過度耗傷津液,使藥效更加平和。
總之,茯苓的加入,既能調節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石斛牛膝湯更具臨牀應用價值。
在中藥方劑「石斛牛膝湯」中,黃柏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痢的功效。黃柏性寒味苦,能夠清熱燥濕、解毒止痢,適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感染、熱毒瀉痢等問題。與石斛等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黃柏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泌尿系統炎症非常有益。
石斛牛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石斛性寒,牛膝性微寒,皆偏寒涼,容易傷脾胃。而甘草性甘,味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 增強藥效: 甘草能解毒、緩解疼痛,並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在石斛牛膝湯中,甘草能輔助石斛滋陰養胃、清熱生津,並與牛膝協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在中藥方劑「石斛牛膝湯」中,車前子的應用是因為其具有利水通淋、清熱明目的作用。車前子性寒味甘,能夠利尿通淋、清熱明目,適用於治療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等問題。與石斛等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車前子能夠增強方劑的利水通淋作用,對改善泌尿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石斛牛膝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産後腿痛」,屬婦人産後氣血虧虛、肝腎不足所致之證。産後失血耗氣,易致陰血不足,筋脈失養;或肝腎虧虛,骨髓不充,下肢失於濡潤,故見腿腳疼痛、酸軟無力,甚則屈伸不利。此方以滋養肝腎、強筋壯骨為核心,兼顧利濕通絡,標本兼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滋陰養血,補益肝腎
- 石斛、生地、杞子:石斛滋陰清熱、生地涼血養陰、杞子補肝腎精血,三者共奏填精養液之效,針對産後陰血虧虛之本。
- 白芍、棗仁:柔肝養血,緩急止痛,兼安神助眠,緩解虛性疼痛及産後煩躁。
強筋壯骨,通絡止痛
- 牛膝、木瓜:牛膝引血下行、補肝腎強筋骨,木瓜舒筋活絡、化濕和中,二藥協同改善下肢無力及痹痛。
清熱利濕,標本兼顧
- 黃柏、車前子、茯苓:黃柏清下焦濕熱,車前子利水滲濕通淋,茯苓健脾滲濕,合而化解産後濕熱留滯、水濕下注之標證。
調和諸藥
- 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助白芍增強解痙之效。
全方配伍特點
以「養陰血、補肝腎」為本,佐以「舒筋絡、清濕熱」為標,適用於産後肝腎陰虛夾濕之腿痛,症見下肢酸軟隱痛、口乾心煩、小便短黃,舌紅少苔或薄黃膩。其治療原理在於恢復肝腎精血、通利經絡氣機,使筋骨得濡、濕熱得泄,疼痛自除。
傳統服藥法
石斛、牛膝、木瓜、白芍、棗仁、生地、杞子、茯苓、黃柏、甘草、車前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石斛牛膝湯, 出處:《婦科玉尺》卷四。 組成:石斛、牛膝、木瓜、白芍、棗仁、生地、杞子、茯苓、黃柏、甘草、車前子。 主治:産後腿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